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3

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胡丽珍

(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接受家庭治疗,实验组接受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SCCS、SSSSI、S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CCS、SSSS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SE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团体心理治疗,能够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其回归正常生活,具有较高推广就价值。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家庭治疗;团体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精神类疾病,临床研究显示70%左右患者会长期存在明显症状,其社会功能也会出现严重降低。当前临床中主要通过药物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以实现治疗该疾病的目的,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经常会出现病耻感、自卑等,同时社会对该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偏见、歧视,会对患者心理产生严重影响,最终造成其社会功能受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其自我评价也会明显下降。所以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很多患者会出现思维贫乏、社会功能下降、生活能力降低,精神分裂症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便是有效恢复患者社会功能。近年来医学模式逐渐发生改变,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中团体治疗出现于20世纪初,其通过团体交流、指导等措施,达到治疗心理障碍患者的目的。家庭治疗则能够改变家庭中病态行为,引导患者形成积极的观念。本研究选择收治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对其分别开展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纳入标准:处于疾病康复期;满足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年龄范围18~60周岁;能够配合完成问卷调查,生活能够自理。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存在酒精依赖、药物依赖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实验组包括女33例、男27例;年龄范围21~59岁,平均(39.6±4.6)岁;病程2~15年,平均(6.9±1.7)年;本科及以上学历30例,中学及大专学历24例,小学及以下学历6例。常规组包括女32例、男28例;年龄范围22~60岁,平均(39.8±4.7)岁;病程2~16年,平均(7.0±1.8)年;本科及以上学历31例,中学及大专学历24例,小学及以下学历5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相同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常规组同时接受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每2周进行一次,每次1小时,连续进行2个月,主要内容包括:(1)预备性谈话:对患者家庭关系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绘制家庭谱图,掌握患者家庭状况,签订协议。(2)治疗性谈话:首先,和每位家庭成员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每个人对其他家庭成员的看法及对家庭中存在问题的看法,明确相应问题,让每个人了解到在冲突中自身应起到的作用和责任,认识到自身需要付出努力和承担责任,引导患者掌握针对性解决办法。其次,和患者进行充分交流,对其心理存在问题和变化进行了解,例如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引导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家庭成员安慰患者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宣泄情绪的机会,使其负性心理障碍得到改善。再次,指导患者家属对该疾病患者自杀、攻击、自伤等危险事件进行早期识别,并使其掌握处理和化解该类事件的方法,保证患者和他人安全。(3)后续访谈:后期访谈中对之前布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和患者、家庭成员对其自身感受进行交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解决策略,再次布置相关作业。实验组同时接受团体心理治疗,主要包括:(1)前期准备阶段:选择6~8人成立一个小组,所有患者均需对治疗方法、意义、其他小组成员情况进行了解,并签注知情同意书。团体心理治疗以讨论聚会形式开展,每周1~2次。在该阶段进行针对交流内容和成员更换的商讨,为后期团体心理治疗有序开展提供保障。(2)自我认知阶段:治疗师为所有患者进行流程引导和初步讲解,然后患者对个人信息、病情、希望通过治疗达到目的、生活中困难等进行介绍。然后治疗师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引导患者进行表达,使其能够在自我介绍过程中强化认知,拉近小组成员间的距离,使其能够在后期治疗项目中积极配合。(3)健康教育宣讲阶段: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康复预后等进行说明,引导患者对每个疾病阶段的表现及应激反应进行了解,对其关于该疾病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使患者能够掌握产生某些情绪的原因,对疾病和康复等形成深刻认识。治疗师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相应寻找和控制情绪的方法,提升患者情绪控制能力。(4)谈论分享阶段:和小组成员分享治疗期间遇到问题、病情进展、自身情绪,并对治疗和生活感悟进行总结,介绍自己如何有效应对不良情绪,讲述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享和家庭、同时和睦相处的经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社会功能、自尊情况、自我和谐、日常生活能力等。应用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情况进行评估,包括阴性症状评分和阳性症状评分,分值范围均为7~49分,症状越严重则分值越高。应用SSSI(社会功能评价量表)、SCCS(自我和谐量表)、SES(自尊量表)对患者社会功能、自我和谐能力、自尊情况进行评估,社会功能、自我和谐能力越低对应评分越高,自我认知能力越强对应评分越高。应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越高则对应分值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自我和谐、社会功能、自尊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SCCS、SSSSI、S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CCS、SSSS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SE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疾病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患者家庭负担也会因此而大幅增加[1]。对于该疾病病因临床中还没有形成同一论断,但多数研究其发病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2]。当前临床中针对该疾病主要开展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治疗治疗后患者会进入恢复期,这个过程中其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可逐渐恢复,但由于该疾病病程较长,患者会出现严重社会功能降低,并对其日后融入社会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显示,单纯药物治疗只能够改善疾病症状,但对恢复患者社会功能等效果有限,所以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恢复患者社会功能[3]。

家庭治疗是一种辅助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其将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并对家庭内部沟通、行为等进行研究,有效了解家庭功能和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家庭中病态行为,使家庭中形成积极的观念[4]。其认为患者行为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改变,所以首先要对家庭关系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解,并充分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行为,通过相应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5]。团体心理治疗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医生将心理疾病患者聚集起来,引导患者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同时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引导其形成积极的行为,进而达到辅助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目的[6]。团体心理治疗从患者个人需求、反馈、心理、过程出发,对团体治疗过程进行设计,在充分掌握患者缺陷和不足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得到强化,重新培养患者的自尊和信心,最终实现对疾病循序渐进的治疗[7]。精神分裂症会对患者心理、生理产生严重影响,尤其会严重改变患者的行为、认知等个体功能。本研究针对实验组开展团体心理治疗,针对常规组开展家庭治疗[8~10]。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相对于家庭治疗,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不足得到有效弥补。治疗后实验组社会功能、自我和谐、自尊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开展团体心理治疗,能够强化患者的自我和谐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并提升其自尊水平。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可见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这对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重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团体心理治疗,能够使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其回归正常生活,具有较高推广就价值。

参考文献:

[1]文斌,章秋明,李文华.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20(11):762-764.

[2]吴菁,章三斌,唐义莲.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1(12):1780-1782.

[3]李江婵,朱政仁,袁水莲.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1):3874-3877.

[4]魏秋菊,魏春香,楚平华.以自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7,13(7):761-763,767.

[5]吝国明,朱小英,黄华丽.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及社会功能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58-1160.

[6]熊伟,胡贝珍,卢惠鹏.团体美术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0):1129-1131.

[7]章三斌,雷海英,王芳.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对其疾病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27):129-130.

[8]宋欣欣,丁婷,刘玉兰.人际互动团体心理治疗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效果的研究[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6,11(6):35-36.

[9]宋珀槿,裴双义,孙淑红.家庭心理干预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3(20):5019-5020.

[10]刘琳,李传平,曾昭祥.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效能感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1(6):97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