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对鉴别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超声诊断对鉴别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费义娟

绥芬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绥芬河157399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鉴别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临床确诊的32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和28例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0%(28/32)和?85.71%(24/28)。15例(46.875%,15/32)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病灶内强回声斑块,胰腺癌患者中均无此征,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的比例(50.00%,16/32)明显高于胰腺癌患者(7.14%,2/28,P<0.01);胰腺癌患者中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比例(46.43%,13/28)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6.25%,2/32,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管多表现为不光滑扩张并贯穿(28.13%,9/32);胰腺癌患者胰管表现为光滑扩张并中断的比例(67.86%,19/28)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9.375%,3/32,P<0.05)。结论:超声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

肿块型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胰头部形成肿块时与胰头癌有时在临床上表现相似,均有腹痛、发热、上腹不适,黄疸等,不易鉴别,而在超声表现上有时也容易误诊。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对于发现和诊断胰腺肿块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应值得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临床确诊的32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和28例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临床确诊的32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和28例胰腺癌患者,其中32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5±13)岁,其中有急性胰腺炎病史5例,有胆结石病史5例,反复上腹痛或腰背痛14例,出现黄疸15例。28例胰腺癌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5±11)岁,其中有轻度隐性腹痛12例,出现黄疸18例,有胆结石病史3例,体重减轻12例。

1.2?方法

超声检查方法采用ESAOTE-20型和PHILIPSHD11-XE型实时超声检测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空腹8~12h,取平卧位、半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行上腹部常规扫查,详细观察胰腺的大小、病灶形态和大小、内部回声及回声均质程度、边缘情况、胰管和胆总管的形态和内径、周围血管变化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存取扫查满意的胰腺图像。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0%(28/32)和?85.71%(24/28)。15例(46.875%,15/32)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病灶内强回声斑块,胰腺癌患者中均无此征,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的比例(50.00%,16/32)明显高于胰腺癌患者(7.14%,2/28,P<0.01);胰腺癌患者中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比例(46.43%,13/28)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6.25%,2/32,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管多表现为不光滑扩张并贯穿(28.13%,9/32);胰腺癌患者胰管表现为光滑扩张并中断的比例(67.86%,19/28)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9.375%,3/32,P<0.05)。

3.讨论

肿块型胰腺炎,是节段性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炎症波及胰头部、十二指肠和胆总管之间部位;持续发展,形成胰头肿块,胆总管下段极阻。临床上酷似胰腺癌。病灶内强回声斑块、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胰管及胆管改变及伴有淋巴结增大是超声检查诊断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要点。因此,超声鉴别时可以这样鉴别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胰腺癌绝大多数形态不规则且与正常胰腺分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肿块后方常有声衰减,多呈浸润性生长;而肿块型胰腺炎的包块边界虽然模糊,但形态多规则,内部回声较胰腺癌均匀,且与正常胰腺分界较清,无浸润性生长征象,后方也没有声衰减;两者的胰管扩张表现有所不同,胰腺癌时胰管扩张较平直,管径一致,扩张末端呈截断面;而肿块型胰腺炎主胰管多呈轻中度不规则扩张,管径不一致,可呈串珠状扩张,特别是可见主胰管穿过肿块或穿入肿块内;胰腺癌病程短,发展快,早期即侵犯压迫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胆总管壁常因急性梗阻而变薄,少有增厚样改变;肿块型胰腺炎则胆总管常呈轻中度扩张,肝内胆管扩张不明显或仅可见轻度扩张,常与胆系炎症和胆囊结石并存;胰周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是诊断胰腺癌的可靠依据,文献报导,约有30%的胰腺癌发现时,已有淋巴结转移:肿块型胰腺炎则无此征象,个别可有炎性淋巴结肿大;胰腺癌常侵犯胰周血管,形成癌栓;而肿块型胰腺炎可压迫或挤压胰周血管与周围组织形成炎性粘连但无侵犯征象。

总而言之,虽然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虽有相似之处,但只要认清其病理基础,结合临床病史,掌握其超声声像图特点,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并且超声具有无创伤、诊断迅速、随诊方便易行等优点,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明确是否有胰管和(或)胆管扩张及判断梗阻部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树寰,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七例超声诊断与误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9):84-86.

[2]王萍,戴晴,何澎,超声诊断肿块型胰腺炎分析与探讨[J].中国水电医学,2007(1):5-7.

[3]郑蓉,张丹,孟焱,翟林,刘剑飞,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7):1431-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