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MRI和HRCT诊断进展和评价

/ 2

慢性中耳炎MRI和HRCT诊断进展和评价

王丽艳侯钦玲刘继彬

王丽艳侯钦玲刘继彬(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MRI室黑龙江鹤岗154101)

【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07-02

慢性中耳炎是耳部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它常可伴发乳突炎及其他许多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随着现代耳显微外科的发展,临床需要术前对病变侵犯范围及程度作出较精确的判断。笔者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慢性中耳炎72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这2种不同性质的影像学检查对慢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72例慢性中耳炎中男43例,女29例,男女之比1.5∶1,年龄5个月至65岁,平均年龄25.5岁。临床表现72例均有听力下降,外耳道流脓56例,头晕、耳鸣45例,发热、头痛4例,面瘫4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及病理证实。

1.2检查方法采用PQ2000型螺旋CT机,层厚1~2mm,螺距1~1.5,一次螺旋时间1.5s,并采用骨算法,窗宽600~700HU。MRI采用Siemens0.35TMRI机头线圈,3~5mm层厚,T1WI:TR400~500ms,TE12~20ms,T2WI:TR3000~4000ms,TE70~112ms。CT扫描范围包括外、中、内耳及乳突,MRI包括整个头部。72例中行HRCT检查61例,27例行MRI检查,2种检查均做16例,10例行增强扫描。

2结果

2.1影像表现72例慢性中耳炎中,渗出型14例,肉芽肿型20例,胆脂瘤型38例。单侧病变60例,双侧病变12例。

2.2术中及病理所见手术见鼓膜穿孔58例。38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见鼓窦、上鼓室及乳突腔内胆脂瘤样物,多伴有肉芽组织;40例见鼓窦及乳突腔骨质破坏,37例听骨链骨质破坏,多累及砧骨长突及镫骨,并可见鼓棘骨质破坏;1例外耳道胆脂瘤CT诊断为炎性肉芽肿,术中见外耳道膜性闭锁,其内大量胆脂瘤样物,鼓膜不存在;2例胆脂瘤中耳炎无明显骨质破坏CT诊断为单纯型中耳炎。外耳道骨质破坏3例,乙状窦前壁骨质缺损2例,大小为1.5cm×2.0cm乙状窦血管部分栓塞;5例外半规管瘘;骨膜下脓肿2例;面神经管膝部骨质破坏7例。颞叶、小脑脑膜暴露3例,脑内脓肿3例。肉芽肿型中耳炎术中见外耳道、鼓室、鼓窦内黏膜增厚,可见脓性分泌物、肉芽及纤维组织,10例见听小骨不完整,无大面积骨质破坏,2例因鼓窦扩大,CT诊断为胆脂瘤。渗出型中耳炎见鼓室内积液伴黏膜增厚、鼓膜增厚、内陷或穿孔。

胆脂瘤镜下见角化物及鳞状上皮,可有胆固醇结晶,2例合并霉菌感染;肉芽肿型为肉芽组织、血管增生伴纤维化;渗出型中耳炎镜下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3讨论

3.1慢性中耳炎按病原体分非化脓性、化脓性;按病程分急性、慢性;按病理类型分为分泌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中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及胆脂瘤型,分泌型和单纯型中耳炎病理上均为渗出性改变,鼓室黏膜增厚,区别仅为有无细菌感染,手术及影像所见类似,笔者将两者归为一类。慢性中耳炎主要病理过程为渗出与肉芽组织形成,故胆脂瘤往往合并肉芽组织增生。

3.2慢性中耳炎在HRCT上的表现:耳的结构主要由骨质构成,中耳及乳突腔内又含有气体,因此能构成良好的天然对比,HRCT能清楚地显示耳部细微的骨质变化。CT亦能显示软组织、积液,但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及炎性肉芽肿均表现为类似的软组织块影,CT鉴别困难。

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为中耳及乳突气房消失,密度增高,无明显骨质破坏。胆脂瘤型中耳炎CT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整的软组织密度影,其内不含血管,增强后无强化,可侵蚀骨质,引起骨质破坏,周边可有硬化环。肉芽肿型中耳炎也表现为鼓室腔扩大伴软组织块影,大面积骨质破坏不明显,但可致听小骨坏死,也以砧骨长突及鼓岬为多。本组34例胆脂瘤,CT诊断的主要依据是鼓窦及乳突腔骨质有破坏。1例外耳道的胆脂瘤中耳炎误诊为炎性肉芽肿,2例胆脂瘤因无明确骨质破坏而漏诊。有报道结核性中耳炎亦可表现为广泛骨质破坏,但无相应的临床表现,需与胆脂瘤鉴别,但结核性中耳炎往往合并耳蜗瘘为其特征性改变。本组3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有29例CT见听骨链破坏或消失,以砧骨为多,残余听小骨均为锤骨头。Fuse等等统计了61例手术为面神经管裂和半规管瘘的患者,术前HR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6%和97%,本组HRCT诊断面神经膝部、外半规管骨质破坏正确率分别为71%(5/7)、80%(4/5),并可见乳突大面积骨质破坏致乙状窦前壁缺损、脑膜裸露2例。本组15例肉芽肿性中耳炎,有4例听小骨破坏、移位,CT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33.3%,与Swartz等报道CT对肉芽肿性中耳炎出现听小骨破坏和移位的发现率为40%近似;Martin等曾对27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CT检查,有6例CT将炎性肉芽肿误诊为胆脂瘤、脑疝。另有报道中耳淋巴瘤亦可在中耳乳突腔内形成软组织块影。本组有2例炎性肉芽肿导致鼓窦腔扩大而误为骨质破坏诊断为胆脂瘤。

3.3慢性中耳炎的MRI表现: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CT优越,中耳、乳突内积液一般呈长T1、长T2信号,如液体中蛋白含量较高,可呈短T1、长T2信号。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炎性肉芽肿在MRI上的信号变化较多,胆脂瘤多呈短T1、长T2信号,亦有呈等T1、长T2或短T1、短T2信号,增强后无强化。胆固醇肉芽肿因富含胆固醇结晶和血液分解产物在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炎性肉芽肿在T1WI上呈高或低信号,在T2WI上多呈高信号。本组行MRI检查27例,10例渗出性中耳炎鼓室和乳突内均见长T1、长T2信号,其内可见低信号骨性分隔,MRI均诊断正确;胆脂瘤11例,7例呈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不强化;4例为等T1、短T2信号;1例胆脂瘤周边有肉芽组织,T2WI病灶周边见环形高信号。MRI诊断正确8例。3例合并耳源性脑脓肿MRI显示颅内病灶较CT清楚,且呈环形强化。肉芽肿性中耳炎6例,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均呈高信号,MRI诊断正确4例,其中2例诊断为胆脂瘤。

3.4CT和MRI对慢性中耳炎诊断价值及选择原则HRCT显示听小骨及乳突骨质结构较佳,对手术及判断听力恢复有指导意义:HRCT也可显示软组织,但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差。Dastidar等认为轴面HRCT,冠状面或矢状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此HRCT目前仍然是对颞骨骨折、中耳疾病、传导性耳聋的首选检查方法。MRI显示软组织较CT优越,不同组织在MRI上信号不同,因此对有桥小脑角、鼻咽部占位,内听道、内耳受累导致的中耳、乳突病变或有感音性耳聋、眩晕、耳鸣的病人MRI首选。

参考文献

[1]何望春,王焕申.五官及颈部影像诊断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8220.

[2]张全安,梁建民.中耳炎病理过程中渗出液的病理转归与肉芽组织的形成.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99,1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