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才项吉

青海省海西州蒙藏医医院81700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日常工作中对急性病人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观察效果。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反之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急性病人;心理护理;紧张心理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许多患者及家属初次来到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对周围嘈杂声、仪器信号灯闪烁和报警器声的不适应,对抢救急性危重患者紧张气氛的恐惧,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反复会诊,多次检查或急症手术,以及与不熟悉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等,都会加重其陌生感,如未能及时消除,则将产生紧张心理,加重病情。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对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由于突如其来的的意外创伤,疼痛和失血的刺激使患者遭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患者由于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损伤而丧失了自主行动和自救的能力,往往使其感到预后难测,心神不安,产生焦虑与恐惧。加之周围患者的痛苦表现,也加重了其恐惧感。许多患者及家属往往认为自己的疾病最重,要优先处理,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则出现不满情绪,如烦恼、生气、发怒等,进而加重病情,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患者入院后护士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接纳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容忍患者对不良情绪的宣泄,并立即给予应答反应,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因恐惧、焦虑及疼痛而情绪不稳定者,转移其注意力,使情绪好转,必要时可采用镇静止痛等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护士要以良好的心态安慰、支持患者及其家属,并通过解释伤情、介绍医院治疗成功病例等形式稳定家属情绪。嘱其不可再患者面前流露悲伤、绝望等情绪。患者家属要尽量多陪伴,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安抚工作,对消除悲观、抑郁心理,对伤痛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使患者自信心增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从患者入院起我们应积极抢救,采取一切措施,从这些争分多秒,有序救治环节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的态度,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将工作做细做好。患者由于受到伤害带来不可抗拒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不时解答患者的心理问题,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应对处理各种心理问题,争取患者家属及单位的支持,理解和帮助,解除患者的失助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与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作为医护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根据急诊创伤危、急、快的特点,结合病人各种心理状态,积极灵活地应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铁菲.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774-775.

[2]夏巧玲.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0):.

[3]李淑杰.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