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下中学生物教学的几点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新教改下中学生物教学的几点看法

刘彪刘玉铭

刘彪山东省成武县实验中学274200

刘玉铭山东省成武县第一中学274200

摘要在当前新教改的实施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是全体教师一直努力的目标,也是教改的根本目的。本文根据传统中学生物教学的缺点,提出了能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并含有举例说明,能够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得作用。

关键词新教改教学质量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能够解释动植物及人类的生长生活规律,对于人类了解自然及自身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的教育显得异常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亲临接触生物课,更鲜明形象地掌握生物知识,国家教改委员会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一直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让生物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改教学需求了,新的教学要求就是利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面,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自参与感知知识、探索知识、体验知识、掌握知识等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手-眼-脑三环节合作探究的能力。本人为一线教学老师,根据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在新的课改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与广大同仁共享。

1.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过分重视应试教学

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束缚,评价一个学校或教师的教学质量优劣主要以升学率或成绩为标准,并且升学率的高低就要看学生在高考、中考中的试卷考试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可以不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一些学校就可以不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接灌输式教学,这就忽略学生的科学情感和态度的树立,忽略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是非常不利的。

1.2学生实验中缺乏主动性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实验就是老师演示,学生观摩(由于区域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甚至一些学校只能是老师演示,学生观看),也就是机械性地重复操作,很少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更不要说提出创新性了,实验结束,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上交就完事了,不能够从实验中真正学到知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实际上,这样的实验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从中获益甚少。

1.3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并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多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满堂灌的方式。在新的教材中说明了,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等,又增添了很多丰富的教学活动内容,并且也指出为使这些活动顺利进行,必须要有民主、融洽、轻松和快乐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发言,使课堂知识更深刻,学习效果更高。

2.物教学改进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

教改后,新教材不同于原来的旧教材,精简了旧教材中的很多细节性内容,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作为代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加了彩图更为形象的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如:如猪笼草捕食昆虫,最终从昆虫体内能得到哪些养分呢?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类将来的进化方向会是怎样的呢?这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特征的好奇心。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握时机的提问,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难易适度的提问,会激发学生的思考,经过合理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反问方式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经过日常天久,就会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这儿老师就必须由原来的“一桶水”向“挖泉人”转变,就是老师要和同学共同合作探索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革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之花的开放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机械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自主性和合作探究的探索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问题,需要各位同仁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与尝试。比如:在《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中,按常规的方法就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习。通过改变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设计,自主探究,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由原来的“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平台上自由的辩论和争执。把学生的好奇心彻底引出来并激活它。

2.3注重探究精神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个生物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根据生物学科所涉及的广泛内容,如动植物外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状况、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在教课的过程中,应重视探究模式的构建,首先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情景,自己对问题作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验证假设,再经过集体讨论、分析总结出结论,最后老师验证结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要把学生引到主体地位。这是一种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探索精神,而不是被动地接收老师所给出的现成的答案和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同学们经常做关于植物嫁接的实验大都会成功,那么能否对不同的动物器官进行嫁接呢?如果能嫁接成功对人类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通过电脑技术设计一下新的嫁接生物体,但实际却不然,为什么不同动物体器官的嫁接不成功呢?这就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查资料,搜电脑资料,到科学研究所咨询并参与研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小结

在新教改下,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各种不足之处,如过渡重视应试教学、在实验中学生缺乏主动性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性等,提出了几点生物教学的改进,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注重探究精神和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都能为我们所利用。

参考文献

【1】安香玲.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探讨.新课程学习(上).2011(10):51-52.

【2】彭永芳.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思考.新课程(中学版).2010(11):97-98.

【3】董琪.深入新教材推进生物学教学改革.新课程(中学版).2009(0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