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方案偶用黄芪治疗晚期胃癌18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FAM方案偶用黄芪治疗晚期胃癌18例临床观察

姜桂菊

姜桂菊(黑龙江省鹤岗市岭北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154100)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16-02

【摘要】用FAM(5-Fu+ADM+MMC)方案偶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胃癌18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术后辅助化疗3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为55.6%,至现在存活最长32个月,最短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及心脏毒性。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阿霉素黄芪注射液

胃癌的治疗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病人及对于预防术后复发,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胃癌化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自Macdonld于1979年推荐的FAM方案,有效率(CR+PR)50%。我们从2002年~2008年期间使用“FAM”方案偶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18例,取得较好疗效,而且减轻阿霉素对心脏、骨髓等方面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全组18例均经纤维胃镜、手术切除或剖腹探查活检等病理确诊。在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2.4岁,其中手术切除后8例,肺转移2例,伴腹水2例。

2治疗方法

5-Fu600/m2,静滴,第1、8、29、36日ADM30mg/m2,第1、29日,MMC10mg/m2,静注,第1日。以上药物8周重复疗程,静注阿霉素前三天开始予黄芪注射液30—40ml静滴连用七天,配合维生素E100mg,辅酶Q1020mg口服一日三次。

3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实体疗效判定标准分为CR、PR、NC、PD等四级。

18例共用“FAM”方案72个疗程,其中6疗程者2例,5疗程者4例,4疗程者6例,3疗程者4例,2疗程者2例。结果完全缓解(ClR)4例,部分缓解(CR)6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2例。(CR+PR)共10例(55.6%)。10例有效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无效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

4毒性反应

全组18例72疗程“FAM”方案化疗的主要毒性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部分病例心肌损害及色素沉着。消化道反应为食欲减退15例(83.3%),恶心(1级)9例(50%),呕吐(2级)8例(44.4%),呕吐(3级)1例(5.6%),消化道反应一般在5~7天后诮失。骨髓抑制主要白细胞下降,1级4例(22.2%),2级1例(5.6%),血小板改变较少。I-II度,脱发100%。色素沉着主要发生在2~3疗程。心肌损害发生在2~3疗程后,EKG:心肌劳损2例(11.1%),偶发房性早博1例(5.6%)。

5讨论

自Macdonld1979年推荐的FAM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以来,使有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有效率50%。但该方案中的阿霉素为剂量限制性药物,心脏毒副作用:一为早期短暂的心电图异常,如心动过速,期外收缩ST-T波的变化,心律不齐等,约10~25%,可自然恢复;另一种与累积剂量有关的心肌病变,发生率虽仅1~2%,但严重可致急性进行性心力竭。

FAM方案偶用黄芪对本组晚期胃癌有较高的缓解率(55.6%),可使部分病人完全缓解,且有效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本组CR4例。其中取得CR2例,马某,男性,56岁,胃窦癌手术切除,活检病理为胃腺癌,术后二个月肝CT显示:肝左叶见1.5×1.8cm、右肝见2.5×2.8cm结节。用FAM方案化疗3疗程后肝CT显示左叶结节消失、右肝结节缩小为1.2×1.0cm。行4疗程前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低电压。在化疗前后给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滴、辅酶Q10、维生素E口服,完成6个疗程,CT复查肝内结节消失。该患者无病生存至今32个月。另一例,余某,男性,49岁,诊断为胃癌腔转移腹水,纤维胃镜活检病理为粘液腺,化疗2疗程后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偶发房性早搏,用同样方法完成5个疗程,生存时间为11个月,1998年11月死亡。其余16例心电图大致正常。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显著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扩张血管,增强造血系统的功能;具有保肝作用,能防止肝糖元减少,防止肝脏受抗肿瘤药物和肝炎病毒的损害;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抗肿瘤、抗缺氧、抗辐射、升白细胞的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皆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对干扰素系统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作用。本组病例偶用黄芪,取得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并减轻了心脏、骨髓等方面毒性,显示了黄芪通过多方面作用,提高机体抗肿瘤功能,提高化疗效果并减轻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镒,刘永垣,冯建径.UFTM与FAM方案治疗晚期胃癌71例疗效比分析.

[2]谷铣之.现代肿瘤学.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