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3

浅谈儿童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向延桃

向延桃

(湖南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137

摘要:电视做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少年儿童极富吸引力。儿童节目的制作对少儿成长至关重要,它与其他类型的节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须紧紧围绕儿童活动的主题,尽量贴近儿童心理的环境,综合考虑儿童节目的创作内容以及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方式。笔者分析了我国儿童节目的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儿童节目;现状;定位

根据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大多数国家电视台将儿童节目一分为三:学前节目(0-6岁)、儿童节目(6-10岁)和青春期节目(11-18岁)。由于儿童节目是以受众对象来分类,因为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特别明显。因此,无论是科教节目、音乐节目,还是新闻节目,只要是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称之为儿童节目。

茅盾先生曾说过:“儿童文艺比任何种类的文艺更需求艺术性和技巧,因为儿童是不能容忍丝毫的枯燥无味的概念化及无聊的做作和虚伪。要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真理,通过最浅显易懂、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儿童文艺中,儿童最经常接触的就是儿童节目。从儿童本位的角度来说,对于儿童节目的制作,我们必须寓教育于娱乐,将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把儿童节目对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发挥出来。

一、儿童节目的现状

国内的儿童节目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代表。比如六七十年代中国制作的山水墨画动画系列:“虾”、“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娃”,及当代制作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西游记”、“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在一定角度上满足了儿童娱乐、幻想、交往等心理需求,获得了来自电视的快乐。虽然有一部分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儿童节目,但是国内的儿童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地方频道插入太多成人的成分或者暴力的成分等不适宜儿童观看的内容;有些节目则说教性太强,令儿童失去观看的欲望;有些节目过多的插入广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节目有成人化倾向。

不少儿童节目由成人主持缺乏童真童趣,虽然穿着小孩子的衣服,扮小孩像,但是说话严肃庄重,依然是成人风格;有的节目虽然有儿童参与讨论,但是成人主持始终占据主动话语权,缺乏平等交流;还有部分节目提倡完全的儿童主持,但是儿童主持台词已经事先被设置好了,失去了少儿的天性和个性。

不仅儿童节目主持人有成人倾向,而且一些儿童动画的内容设置更是体现着成人化。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一片中主要形象竟然有夫妻角色(灰太狼和红太狼),且每一集中都能听到双方“老婆”“老公”的叫个不停,孩子很容易就被潜移默化,认为以后长大了都会有“红太狼”或者是“灰太狼”,过早地给孩子们灌输的成人关系。

(二)容易引起孩子暴力倾向。

虽然现在很多电视节目成功地做到了老少皆宜,但正是这种效果大大削弱了它的儿童性,正像一位著名儿童片导演说的那样:“做儿童片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不要想大人也能看。大人也能看,小孩也能看的太难弄了。”整个片子逗笑的点几乎都在灰太狼捉羊失败垂头丧气地回家时,遭遇红太狼的当头棒喝以及挥舞而来的平底锅。但孩子们看了会不会催生他们的暴力倾向,甚至影响他们树立和谐、正确的家庭观呢?

(三)节目缺乏创新。

求新鲜求变化是观众永远的需求,创新与突破是节目制作者永恒的追求。艺术贵在创新,贵在制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儿童节目更需要创新。对于儿童节目而言,除了需要在创意上标新立异以外,还要求在节目的风格样式、表达方式上有创造性的突破。通过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形成一种和儿童心灵的沟通。现在很多节目还停留在说教水平,以及单方面的灌输方式,忽视了孩子的话语权,没有激发起孩子参与节目的兴趣,未形成双向沟通的互动局面。

二、产生的原因

自从2004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少儿节目在全国蓬勃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国内一些少儿电视节目对儿童观众的接受方式、收视心理和审美需求的把握,以及节目制作理念的更新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其制作播出的节目在总体上还有诸多不足,这都影响着我国儿童节目的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节目市场化,忽略受众需求。

我国的电视节目已经完全市场化了,所有的节目都向“收视率”看齐,儿童节目也不例外。节目的编排、设置等一切都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人的眼球,为了取得轰动效应。由于儿童节目受利益驱动,节目在设置时难免会忽略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与接受方式,而选择能引起广泛人群的观看,即不仅仅是儿童喜欢看,连成人也喜欢看。也有些节目只要收视高就行,不在乎这些节目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何种不良影响。由于成人和儿童的心理完全不一样,因此在节目设置上更应该关注儿童的内心需求,做专门适合儿童成长的好的电视节目。

(二)节目定位不合理。

一个节目的定位关系着节目的长远发展以及是否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但是我国很多儿童节目存在定位不合理。少年儿童本来年龄段特征差异比较大,生理及心理特征要求进一步细分市场,受众市场细分是儿童节目开办必须面临的问题,但是很多电台将两者综合到一起,把其受众笼统定位到0~18岁未成年人。

少年儿童正处于兴趣的建构期,而且这时的兴趣建构不是像成人那样是可以培养与重构的。少儿频道具有非常复杂的年龄分期,而每一个年龄区生理心理结构在节目选择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重塑受众兴趣难度很大。但是一些儿童频道仍在学习成人专业频道发展模式,例如将动画片等戏剧性节目做为儿童电台的主播节目,不能很好地激发起儿童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以央视少儿频道为例,动画片占据节目资源60%以上,其他地方少儿台动漫节目甚至能占到90%强。儿童最感兴趣的就是交往场合的构建过程,游戏的参与是孩子们主要生活与思维方式。但目前动画片表面是满足了孩子的需求,有些动画片还可能会导致对孩子思维与行动力等质素的成长不利。因此儿童节目要做好对市场的细分及明确定位。

三、提高儿童节目质量的建议

(一)儿童节目的制作应该以儿童为本。

儿童节目须以儿童为中心,提倡“以儿童为本”,强调作品贴进儿童心灵,有吸引力,有趣味性,有益智性。电视节目以儿童为本,不仅仅是在节目中表现少儿,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孩子,以少儿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观察和体会少儿成长中的需要,使孩子的意愿、意见得到充分的体现。节目选题应该触及孩子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并从孩子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建设性的意见。在儿童电视节目中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儿童需要原则,即儿童节目是从儿童需要出发、专门为满足儿童需要而制作的电视节目,这是第一位的;二是发展性原则,即儿童节目应该促进儿童在体能、认知、个性与社会性方面的发展;三是适合性原则,即儿童节目必须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四是参与性原则,即儿童应该参与儿童节目并被培养起对电视节目的辨别、分析能力。由于儿童心理的不成熟,他们在接受方式、认知方式和欣赏习惯等方面呈现出与成人迥然不同的特点,只有尊重儿童这些特点,才能办好儿童节目。

(二)尊重儿童的认知习惯、接收方式。

儿童对成人来说更注重感官的刺激,对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更加敏感。因此,节目形式直接关系到儿童在收看节目时的取舍。电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视听兼备,声画并茂,欲使勿电视节目负载的信息在电视信道中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电视节目在声画传播中应遵循并采取相应的传播形式。

电视图像以其具体形象性诉诸人的视觉,直观易受,适应儿童的认知能力,因此,相对于社会生活经验薄弱的儿童来说,图像便于儿童理解,也就能更有效地向儿童传播信息。而且电视语言的特点“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其传者与受众间的交际目标是电视传播者传输的节目信息能让受众理解并接受,因此传者需遵循声画合作原则。儿童电视节目的声画合作的传播形式是指在处理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声画关系时应注意适应儿童受众的认知习惯和接收方式。

(三)注重平等引导与互动的发展。

少儿电视受众更渴望成为电视对话的主体。电视节目要考虑儿童平等交往的需求,积极引导少儿心灵健康成长,一切话语设计贴近少儿视角,让孩子说话,说孩子的话,为孩子说话,在吸引和感染少儿的前提下,了解当今少儿心灵深处的思考,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引导和帮助儿童成长。

同时还可以建立儿童游戏节目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参与的乐趣。儿童游戏节目的互动性,正好符合少儿整体生理心理成长结构与规律。建立起游戏性节目在少儿频道的主体地位后,要根据少儿特点开发出多阶段多层次的游戏类型这一领域,这样更贴近少儿受众真实需求,利于身心发展。

(四)借鉴国外儿童节目的先进经验。

美国是儿童节目的先驱国,其各种少儿频道以及儿童节目深受以英语为母语或者第二语言的国家(地区)的儿童的喜爱,从美洲到亚洲到欧洲,都会有美国儿童节目的身影。如亚洲的香港,很多儿童就是看国际台的《芝麻街》长大的。《芝麻街》节目中,一大帮怪兽通过不同人物的故事,藉唱歌、讲故事向孩子们软说教,形象自然深入人心。当中的木偶代表着美国的多元化社会,能令到学前儿童知道现实社会由不同种族和阶层组成,逐渐领悟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包容和接纳。节目将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享受着审美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益。《芝麻街》陪伴数以百万计的不同年代儿童上了最宝贵的第一課,增进他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时至今日,《芝麻街》仍然大受欢迎,超过八百万名观众每周至少收看一次。根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芝麻街》是二至五岁儿童平时收看的主要电视节目。总之要节目设置要开发儿童健康全面的思维方式,以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琐碎事为切入点,才能体现童年生活,更能引起儿童的共鸣。

儿童节目的制作是一个十分讲究的创作,它的目标受众限定在儿童,那么就必须以儿童为本,充分尊重孩子,突出少儿视角,结合儿童的心智发展,创作一个属于儿童的节目。我国的儿童节目制片人应该参考国外的成功的儿童节目以及少儿频道的制作,改善我国儿童节目的目前的状况,给中国儿童一个属于他们的节目天空。

参考文献:

[1]何晓艺《儿童电视节目制作的价值定位》

[2]赵勇甄真《全国少儿频道节目类型定位策略分析》

[3]钟之静《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定位缺失与发展策略》

[4]相生全.《研究观众:少儿电视节目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