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探讨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作用

王秋玲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产科545002)

摘要:目的分析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4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之后分别测定两组总胆汁酸浓度情况,对比肝功能检测指标。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总胆红素(34.1±6.6)、总胆汁酸(12.7±3.8)都有明显升高,胆碱酯酶(3412.1±748.0)显著降低,差异明显(P<0.05);孕期与总胆汁酸存在正相关关系(r=0.8782);总胆红素与胆碱酯酶和孕期相关性交差(r=0.3711、0.3945);根据ROC曲线发现与妊娠期胆汁淤积诊断关系较大的是胆碱酯酶,最小是总胆红素。结论临床诊断妊娠期胆汁淤积可以将总胆汁酸作为诊断指标,同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胆汁淤积;胆碱酯酶类;妊娠期;胆汁酸

妊娠期胆汁淤积属于一种妊娠疾病,患者会出现胆汁淤积、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情况,一般在妊娠中晚期发生率比较高。会造成妊娠期胎儿早产、死胎或是窘迫情况,而且也会给孕产妇肝功能造成损伤,影响母婴生命的安全【1-2】。为了确保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本次研究将随机选择45例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进行分析,探讨总胆汁酸作为临床诊断指标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分析

随机选择45例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作为实验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在根据孕期长短分为:孕早组15例(6~12周),年龄是21~32岁,平均是(26.5±4.9)岁;孕中期组15例(>12~28周),年龄22~25岁,平均(28.6±6.1)岁;孕晚期组15例(>28~39周),年龄22~5岁,平均(27.7±5.8)岁。之后选择同期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是(27.4±6.1)岁,孕周6~40中,两组基本资料没有差异(P>0.05),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收集样本

入组患者当天晚上22:00之后禁食,并抽取患者清晨次日空腹静脉血3.0mL到真空无抗凝剂血管中,10min后进行低速离心将上层血清分离待用。其中非黄疸、非污染、非脂学、非溶血作为血液标本。

1.2.2仪器和试剂

选择测定胆碱酯酶试剂盒、测定总胆汁酸试剂盒、测定总胆红素试剂盒。所有监测都是根据厂家说明书进行参数设置,选择全自动化200分析仪进行操作,实验前都需要进行质控。

1.2.3判断阳性结果

血清总胆碱酯酶监测结果≤3000U/L,血清总胆汁酸≥10.0μmol/L,血清总胆红素结果检测≥28.0μmol/L表示阳性结果。

1.2.4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

根据ROC曲线操作标准绘制,将ROC曲线下的面积和标准误差计算出来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SPPSS18.0数据计软件上进行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数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选择标准差()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总胆红素、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情况

实验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表现为上升情况,胆碱酯酶出现下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表现较优(P<0.05);总胆汁酸和孕期表现为正相关(r=0.8782),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和孕期相关性差异(r=0.3711、0.3945),见表1。

3结论

关于妊娠期出现胆汁淤积原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但是肝功能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妊娠使其机体出现的很多生理变化都会给肝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增加肝脏运转符合。在妊娠期推进的时候,患者机体会不断增多雌激素,造成干细胞运转、障碍排泄和胆盐摄取出现障碍,导致患者血液中出现胆汁酸、胆红素、酶等物质潴留,从而以前你孕妇出现肝脏血清酶上升,黄疸和皮肤瘙痒等,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和生长【3-4】。特别是晚期妊娠妇女,如果能够及早发现有胆汁淤积情况,可以及时采取医学手段治疗,减少对围生儿病死情况,从而保证母婴健康的生命。

总胆汁酸可以表现肝细胞合成、分泌、代谢,以及肝细胞损害程度。如果肝细胞出现病变,或者是患者出现胆管疾病造成患者胆汁代谢异常,造成机体血液中胆汁酸明显升高,肝细胞损伤成都和上升情况呈现正比关系【5】。胆碱酯酶是肝细胞合成之后融入到血液中的一种非特异性酯酶,它为以多种同工酶方式在人体存在。其中降低的血清活性和肝细胞损伤程序存在一致性,检测该指标可以进行肝实质细胞损伤情况评估的方法。一般健康人血液中的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都比较低,一旦发现患者内、外肝出现阻塞或是肝细胞损伤,就会出现胆汁酸代谢异常情况,造成患者血清胆汁酶水平显著降低,而总胆汁酸水明显增高。

本次研究中,发现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出现显著上升情况,而胆碱酯酶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的这三个指标变化明显,可以判断为妊娠期孕妇胆汁淤积明显,而且随着孕期的加快,患者总胆汁酸会显著升高,和孕期存在正相关关系(r=0.8782);孕期和胆碱酯酶相关性交差(r=0.3945)。ROC曲线发现总胆汁酸曲线显著上升,患者病情会加重。

总之,临床可以将妊娠期总胆汁淤积检测的总胆汁酸指标作为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名超,朱娅,韩利蓉,等.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6):651-654.

[2]刘开颜.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医学,2017(9):16-18.

[3]李仲瑞,张海军.脐血流S/D比值结合总胆汁酸水平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儿宫内状况监测中的使用及评价[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3):77-79.

[4]朱文芳,韩双,邹爱民,等.血清TBA和CG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期诊断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影响的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6):112-114.

[5]曹晓宽,李贵平,王欢,等.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甘胆酸水平及其对新生儿肺损伤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16(11):11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