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观察与护理

/ 2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观察与护理

张周波刘小白

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410005

【摘要】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我院89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其间断定时气道湿化;另一组为观察组,对其展开持续气道湿化,并做好湿化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的粘稠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气管切开患者展开持续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其痰液的粘稠度,减少气道黏膜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且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持续气道湿化;护理

临床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一项重要措施便是建立人工气道,主要包括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等操作。但是,当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就会丧失过滤及保湿吸入气体的功能,长时间下来,会使呼吸道粘膜变得干燥,导致痰液黏稠、排痰困难,并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呼吸道炎症[1]。由此可知,为确保治疗成功,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我院89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病例展开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4例),另一组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18-74岁,平均(48.7±5.3)岁;气管切开时间为7-25d,平均(14.8±2.6)d。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49.3±5.7)岁;气管切开时间为8-26d,平均(15.1±2.9)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间断定时气道湿化护理,用容量为50ml的注射器抽取50ml浓度为0.45%的氯化钠注射液、8000单位的α-糜蛋白酶以及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定时用注射器向气管内进行间断滴注,每隔0.5至1h,将3至5ml的湿化液缓慢滴入气道中,也可以根据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情况为依据,合理调节湿化液的用量及间隔时间。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持续气道湿化护理,首先同样用容量为50ml的注射器抽取50ml浓度为0.45%的氯化钠注射液、8000单位的α-糜蛋白酶以及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将注射器以静脉推注的方式固定在微量泵上,剪去一次性输液器的滴壶,并将其接在注射器的乳头上。然后将无菌硅胶头皮针软管的针头剪去,插进气管套管约4cm左右,余下的用胶布弯曲并固定,同时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遮盖住套管口。接着将注射泵电源接通,将流速控制在3至6ml/h范围内,将湿化液均匀、不间断地滴入气管套管内,并维持24h的湿化量为250至300ml。当患者呼吸趋于平稳状态,且痰液稀薄容易吸出即可停止湿化。

1.3观察指标

湿化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痰液浓稠度,以及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统计。其中,痰液浓稠度的判定标准如下:

Ⅰ度:患者的痰液如泡沫样或米汤样,吸痰后,吸痰管的管壁上未有痰液滞留;

Ⅱ度:痰液比较粘稠,吸痰管管壁滞留了少量痰液,容易被水冲洗干净;

Ⅲ度:痰液呈黄色,且非常粘稠,吸痰管管壁上有大量痰液滞留,不容易被水冲洗干净。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并用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

观察组中,痰液粘稠度为Ⅰ度的有26例,Ⅱ度19例;对照组中,痰液粘稠度为Ⅰ度的有18例,Ⅱ度16例,Ⅲ度10例,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临床以往在治疗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时,通常会对其展开间断气道湿化护理,从而达到湿化人工气道的目的。但经研究发现,当向患者的气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湿化液时,会引发刺激性咳嗽,使得大量气体进入肺部,同时还会使进入呼吸道中的痰液随着咳嗽向肺部转移,从而增加肺感染[2]。由此可知,对气管切开患者展开科学有效的湿化护理尤为重要。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展开持续气道湿化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显著低于应用间断定时气道湿化法的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展开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师,可向患者的呼吸道连续、缓慢、稳定地注入湿化液,而且通过加温湿化液,可减小对起到的刺激,不容易引起呛咳,有效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害[3]。此外,在对患者展开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时,护理人员还应做好以下工作:①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每隔24h将输液器及湿化液更换一次,一旦发现污染,则需立即更换;②注意确保湿化管道时时处于通畅、平稳的状态,以免出现弯曲、堵塞等,并及时处理输液泵报警情况;③在湿化瓶的外面标明药物的名称及配药的日期等,并写好气道滴药的指示牌;④对患者痰液的量、颜色等进行严密观察,并以痰液的湿度、粘稠度为依据,将湿化程度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通过对其展开持续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且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充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小蓉.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气道内湿化护理方法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8(26):20-21.

[2]田景华.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观察与护理[J].天津护理,2013,17(04):230-231.

[3]马建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J].大家健康,2012,6(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