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简万琼

简万琼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民族中学651400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和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一些理论,说一些方法、观点和结论,并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

新课程实施后,随着新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理念等一系列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变得爱学、乐学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或者进入毕业班后,很多学生对学习的看法或感受在逐渐地发生改变,由以前对学习的热爱到对学习的冷淡再到后来对学习的厌倦。

那么,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显得很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本来是快乐的事,也是我们获取知识、丰富经验的必由之路。然而,现实中有的学生厌倦学习,越来越不想学习,甚至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乏味的负担;有的学生也想好好学习,把成绩赶上去,但一遇到困难,便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更别说提高学习成绩了。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是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目的,这是新课程中出现的教学新态势。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引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俗话说得好:“人各有所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善于唱歌,有人善于写作,有人善于运动等等。每个人只要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智能强项,都有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必定成才。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学会把学生的特长挖掘出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如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我们教师不仅要努力使学习任务富有趣味性,还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1.尽量多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体验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复的失败会使学生形成对失败的恐惧感。具有失败恐惧感的学生,不敢提出较高的目标,从而会放弃许多尝试的机会,同时也就放弃了许多成功的机会,进而会降低自己的效能期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可一些学生成绩平平,有时还受到老师的指责与批评,他们就觉得自己离成功很遥远,没有信心,从而学习更没有起色。他们没有机会感受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因此不能把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

事实上,很多学生开始时都对自己抱有相当大的信心,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会慢慢发生改变。渴望成功是人的本能,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些在学习中没有或很少体验成功的学生,很可能会失去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愿望,将兴趣转移到其他地方,这是厌学的开始。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教师要避免使用高竞争性的评分方式与奖励。如果学生认为成功只有一种标准,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在开始阶段失利的学生就会自动放弃,不再努力。教师应该多寻求一些成功的机会留给差生,也给差生一些掌声。

教师应该恰当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激励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与能力。

2.请别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做一些冒险。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反馈,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

(1)没有反馈的学习,效果最差,因为没有反馈的学习是盲目的。这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有及时的反馈,哪怕教师的反馈是批评,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比批评更可怕的是放弃,教师不闻不问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2)表扬、批评和旁观三种反馈方式中,表扬的效果是最好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

其实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它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物极必反,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如果都是一味的、单一的、过度的,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表扬与批评要兼收并蓄,要根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表扬中可夹杂着批评、指正,批评中也要隐含着关怀、期望。在把握好这样一个度的前提下,表扬可以再多一些。

但是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扬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教师,你必须去了解你的学生喜欢什么,在乎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鼓励之于孩子的成长如同阳光之于植物”,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尽可能地多给他一些鼓励,少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因为,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3.学生需要得到鼓励

新课程提倡教师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学习。很多老师说,我经常表扬我的学生,可是慢慢地,许多孩子对表扬就无动于衷了,表扬已经大大地“贬值”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小了。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因为表扬本身有问题,而是教师没有使用好表扬这种有效的奖赏方式。教师在表扬你的学生时,应该持有以下的观念:

(1)表扬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应该是一种信念。表扬是一种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奖赏,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有的教师把对学生的表扬作为提高考试分数的手段,把对学生的表扬作为让学生喜欢自己这门课的筹码,这种表扬就是廉价的。久而久之,学生和教师都会对表扬感到疲惫。

(2)表扬应该是真诚的。有研究发现,有的教师在表扬他们喜欢的学生时,是真诚和自发的,说的时候会微笑,并表扬真正的成就;有些教师对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学生,表扬的频率并不少,但通常不是温暖的、自发性的,经常表扬的是学生的外表或行为本身而不是成就。教师表扬的频率和学生取得的成就并不是成正相关的,只有那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才会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努力。真诚的表扬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

(3)要表扬真正值得表扬的成就。有些学生不把表扬当回事,不认为教师的表扬是让自己感到激动的奖赏,是因为成就太小了,不值得表扬。如果一个初中生因为坐得端正受到老师表扬的话,他可能还会有些不高兴,他会想:我都这么大了,这点小事还做不好吗?也太小瞧我了!如果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解出了一道数学难题,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很值得。还有一些教师的表扬不是为了表扬学生的成就,而是为了提醒其他同学,这种表扬效果也不会太好。

三、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

1.正确认识“自利性归因”

在学校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学业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教学质量好,而把学生的失败归因于学生不努力或能力差等等。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学生的学业成败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自利性归因偏差”,教师,应引导他们正确、全面地分析成败的原因,学会从教师的角度想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把学习差的原因都归为自己不努力,或运气不好等,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就不会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有的学生会考虑到成绩差是自己运气不好,从而丧失信心。

2.调整好学习的精神状态

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阻碍学习。

学习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有一种归零的心态。学习就像生活一样总是有得有失,成功易使我们骄傲,挫折又易使我们颓废,所以我们应学会调整好心态,让一切归零,重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有坚持的心态。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劳动,世上无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得知识,必须付出时间、精力。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决定付出了,就要坚持下去,能否持之以恒地付出是你能否在学习中取得优胜地位的关键。此外,谦虚的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就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培养参与意识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学生参与课程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或任务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的自主定向是最有效的学习。有效教学的理想效果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尤浓。要达到达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情,以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学。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张厚刚《有效教学的基本功》,2008,第091342号。

[2]曾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走进有意义的学习》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