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窦朝霞初中革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731

摘要:目的:评价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接收的开展炎症及感染治疗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就头孢他啶药物(n=59,常规组)治疗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n=59,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较之头孢他啶药物,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中优先治疗。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疗效

临床中开展细菌微生物感染所致疾病中常使用抗生素药进行治疗,且治疗效果显著。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抗生素药物种类增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作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也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本文就该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开展深入的分析,现总结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118例炎症及感染治疗患者,研究区间段为2017年4月-2017年4月,所有患者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9例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51.5±0.9)岁,病程时间为7d-17d,平均病程为(12±2.1)d;常规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为23-78岁,平均年龄为(50.5±0.7)岁,病程时间为5d-17d,平均病程为(11±1.8)d。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应用头孢他啶药物(规格:1.0g,国药准字:H20043760,生产厂家:国药集团百达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及剂量为:取2g头孢他啶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以静脉输注方式给药,一日两次,开展7d的治疗。

观察组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规格:15g,国药准字H20020597:,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产)]治疗,药物使用及剂量为:取2g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100ml生理盐水进行混合,通过静脉输注方法给药,一日两次并进行持续7d的治疗[1]。

1.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治疗疗效总有效率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白细胞水平下降;无效:未达到上述相关治疗标准,病情无好转现象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3.0的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治疗疗效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用n/%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并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常规组患者为20.3%,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总有效率情况对比

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疗疗效总有效率94.9%;常规组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为79.7%,差异显著(2=6.1864,P=0.0128)。

3讨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是由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的复方制剂,后者组成药物的抗菌活性主要成分,对黏肽合成有较好的抑制性效果且杀菌功效显著,但该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反应症状较多,需要临床医师合理的掌握药物用量应用。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疗效总有效率94.9%高于常规组的79.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低于常规组的20.3%(P<0.0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的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后者在β内酰胺酶方面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水解性较强,前者虽不具有抗菌性,但能够抑制β内酰胺酶,确保了该药物的抗菌药性发挥。该药能够杀灭引起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感染的病菌。作为应用范围较广的第三代抗生素之一,具有较强的广谱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药前期,需要医生加强对患者过敏史的具体询问,为患者开展肝功能进行观察,并根据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开展药物用量的合理控制。尤其在年龄较大的患者用药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2]。

综合上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应用治疗中,应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剂量,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概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谭奇爽.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31-132.

[2]韩静,刘建功.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