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

邓英

邓英(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1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被动与主动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对58例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利用Brunnserorn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以及BaItnel指数评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训练,改善了肢体的运动功能,并且ADL能力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死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286-02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高,以往护理中着重抢救生命,往往忽视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锻炼,因而致残率高。近年来我院康复科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对偏瘫病人早期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58例,其中男性48例,女姓10例,年龄62~93岁,平均72.5岁,大学文化12例,高中文化31例,初中、小学文化1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8例,冠心病者25例,糖尿病者14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后确诊断为脑梗死。平均住院35d。

1.2方法

1.2.1康复护理

1.2.1.1心理康复脑梗死患者由于肢体瘫痪、焦虑不安、急躁易怒,护士根据患者的生理表现进行安慰、疏导,使其消除、减轻负性情绪,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每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

1.2.1.2康复指导由康复护士给予讲解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的有关知识,以及饮食及并发症的预防,12-20min/次,2次/d,发放脑血管疾病健康手册。组织收看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治疗录像,使病人及家属掌握康复的要领。

1.2.1.3运动功能障碍康复(1)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四肢所处的一种良好体位或姿势。脑梗死患者常用的体位包括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应每1-2h翻一次,一般不超过3h,应尽量多采用患侧卧位,目的是减少痉挛模式的产生。①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处于下方。头枕于枕头上,躯干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肩关节屈曲约100°上肢尽可能伸直,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用枕头垫起,保持屈髋、屈膝位,足部垫在枕头上,不能悬于枕头边缘。②仰卧位:头部枕于枕头上,躯干平展,在患侧臀部至大腿下外侧垫放一个长枕,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患侧肩胛下放一枕头,使肩上抬,并使肘部伸直,腕头节背伸,手指伸开手中不握东西。③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处于下方,这样有助于刺激、牵拉患侧,减少痉挛。(2)床上体位的变换:①向患侧独立翻身:仰卧位,双手交叉握住,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伸直,健侧下肢屈曲;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置于外展位,以防止翻身后受压;健足蹬床使身体向患侧旋转,健侧上肢向患侧前伸,带动肩部旋转,使身体呈侧卧位。②向健侧独立翻身:患者仰卧位。健腿插入患者的下方,双手叉握,向上伸展上肢,左右摆动,加大幅度,摆至健侧时,顺势翻下健侧,同时用健腿带动患腿翻身。(3)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不仅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还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并可促进全身机能的恢复。在急性期,除驰缓期可做比最大活动范围略小的被动运动外,原则上应做全身所有关节、所有运动方向的最大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4)上下肢主动运动:①上肢采用Bobath握手: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患手的拇指必须位于上方)握手。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举至头顶,使肩关节充分前伸,患侧肘关节伸直,再将双侧上肢放置于腹部,如此反复进行。②下肢采用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位,头与躯干保持一致,双下屈髋、屈膝,双足全腿掌于床面,康复师一手在患侧膝部施加向下压力,另一手托起患者的臀部,从面帮助患者守成桥式运动。(5)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①坐起训练:患者用健腿钩住患侧腿的下方,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抬起并移动到床边,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将肘伸直与健侧腿脚一起带动身体坐起。②坐位平衡训练:康复师坐在患者患侧,一手放在患侧腋下,另一手放在健侧腰部,使患者保持平衡。患者患手伸直支撑在床面上,使身体重心偏向患侧。康复师用手扶住患者患侧肩部,协助其保持平稳,让患者身体重心偏向健侧,保持片刻,反复训练。(6)站起训练:让患者的臀部移向椅子的前部,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90°;双膝并拢,双足跟着地;双手呈Bobath握手,双上肢上举至肩关节屈曲90°;起立时属患者躯干前屈,重心前移,髋关节呼膝关节进一步前屈,使双足负重,然后将髋关节上提,伸展下肢和躯干缓慢地站起。(7)步行训练:①步行前准备活动: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膝练习,患腿负重,健腿向前后移即进一步训练患腿的平衡。②扶持步行或平衡杠内步行,然后扶持步行到徒手步行。③上下台阶训练,开始时要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待安全可靠后再任其自然。④复杂步行训练。(8)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进食时从患侧将食物送入口腔后部,对吞咽困难病人,先行鼻饲,以后带着鼻饲管训练从口进食糊状饮食,呛咳不明显时可以去掉鼻饲管,从坐位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洗漱方面,瘫痪重者先用健手,逐渐锻炼患手或以健手协助。衣服宜宽大柔软,操作简便,穿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相反。以此训练手的精细活动和双手的协调作用。去厕所时开始应有人协助,以防站立时体位性低血压、摔倒或用力过猛再次病发。

1.2.1.4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出院时采用Barthel指数来评定其日常活动能力,并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评定其运动能力情况各一次,以上评定由同一护理人员完成。

2结果

2.1康复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价对比。结果表明,经过康复护理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有明显提高。

2.2康复护理前后上、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价对比:结果显示,偏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较入院时有显著提高。

3讨论

3.1脑梗死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应从入院急救开始。有研究证明随着康复开始时间的延长,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在进行肢体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重训练轻评价的倾向,患者入院后在给予常规神经科药物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分别制定不同的康复护理计划和程序,采用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

3.2早期的康复以良肢位的摆放,上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为主,到后期逐渐转变为主动锻炼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训练。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枝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以及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和功能的重组。值得注意的是,康复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幅度应由小到大,运动量应从少到多,以患者能接受为宜,不要急于求成,挫伤患者的信心。

3.3在锻炼患肢的同时不要忽视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可以强化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该系统的生理功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改善全身状况。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达到功能区的转移或重组,从而恢复受损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活动,同时也要防止康复不当而引起患者的“二次损伤”。

3.4瘫痪会给患者造成沉重的思想负担,要鼓励患者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克服困难,坚持锻炼。护理人员在应用各种方法对残疾者进行康复护理及训练时,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ADL能力的同时,还应时行积极的心理护理,让脑梗死偏瘫患者尽快摆脱心理阴影,重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实用瘫痪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2.

[2]于兑生.康复医学评价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1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