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1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胡奇申祝青敬杰陆恒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35例患者。对照组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观察组行精准肝切除术,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够较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精准肝切除术;疗效

肝内胆管结石属于临床常见胆系结石,具有较难的取石难度,患者大都存在既往肝道手术史、胆道反复感染等情况,导致腹腔严重粘连,改变了解剖结构,进而增加了手术难度[1]。精准肝切除术结合了临床医学、数字医学,可对病变组织进行精准切除,保留正常肝组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所以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具有较大意义[2]。本研究以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35例患者。对照组有20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5-57岁,平均年龄为(46.0±10.5)岁;观察组有21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龄为34-56岁,平均年龄为(45.0±10.4)岁。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层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将病灶切除,不切除肝叶、肝段。阻断第一肝门,采用指折法断肝,对创面肝组织进行缝扎。

观察组行精准肝切除术,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肝脏重要脉管、局部病变的关系。给予全麻,于右上腹部做一切口,常规分离粘连暴露第一肝门后,对胆总管进行精确分离。采用取石钳取净IBDS,对待切除的肝叶血管、分支胆管进行分离,切断肝周韧带。对患者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进行解剖,彻底游离患侧肝脏,对患者肝动脉分支及门静脉进行切断和结扎,精确标出切肝线。阻断下腔静脉,不阻断第一肝门,采用电刀结合超声吸引装置断肝,对肝静脉残端进行连续缝合。缝合胆总管前壁后,洗净胆管内胆泥,对肝胆管断端进行充分暴露之后缝合。行注水实验,确定无胆漏后将肝创面开放。于小网膜孔、肝创面旁放置引流管,将T管引出,之后对腹壁进行间断缝合。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肝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APT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疗效指标:显效: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效:患者肝功能指标稍改善、并发症发生率稍降低。无效:患者肝功能指标未变、并发症发生率未变。

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行t检验。对比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治疗时,多采用IH治疗,但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患者的预后。精准肝切除术主要依据肝脏自然解剖界面进行操作,可较好切除病变胆管树及病灶,不会伤及较大血管、胆管,且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进而促进患者恢复[3]。

综上所述,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起到较好作用,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生军,刘敏丽,常琦等.精准肝切除术与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0):1648-1651.

[2]蔡烈,李志伟,王元喜等.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9例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81-482.

[3]连凌云,张滨,牛福勇等.精准肝切除在治疗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3):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