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王金娥

王金娥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邮编:276200

【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其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2例,他们的年龄在18-45岁之间。按照数字表的形式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的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性护理与系统护理联合护理的模式。利用术后自理能力(ADL)评价表与统计学理论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进行对比性分析。(P<0.05)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评价结果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恢复状况好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患者在术后进行系统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骨折患者;护理模式;自理能力;影响;研究

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是由于病理因素与外伤因素导致骨质部分完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的疾病。其临床病症表现是:局部压痛、局限性疼痛、局部肿胀、肢体功能完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肢体畸形等。这种疾病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严重时危及患者肢体功能与生命安全。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50例骨折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择出来的,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2例,他们的年龄在18-45岁之间。按照数字表的形式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5例患者。这些患者中,股骨颈骨折10例,肱骨骨折有11例,肋骨骨折有7例,胫骨骨折有15例,桡骨骨折有5例,指骨骨折有2例。其中不稳定骨折有27例,稳定骨折有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严重程度、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性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的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采取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的模式。

常规性护理模式的内容包括:一是心理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家庭背景与性格特征进行系统化了解,站在患者的角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并掌握患者在骨折后的心理状态与心理需求,运用丰富的护理经验与医学知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逐步消除患者自身的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二是环境护理,即护理人员要定期开窗通风与消毒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室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三是饮食护理,即护理人员要科学指导患者食用含有丰富钙质与蛋白的食物以加快骨折部位愈合的速度;四是通过听舒缓音乐、看电视或者读书报等方式逐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有效缓解疼痛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五是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选择科学的侧卧位或者平卧的体位以及抬高患肢,以有效推动患肢静脉与淋巴的回流,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与肿胀感。

系统护理的内容包括:一是术前和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交流,向其详细讲解骨折疾病手术治疗的流程、时间、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措施,并耐心听取患者的讲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技巧逐步消除患者烦躁不安、恐惧的心理情绪,以增强患者对骨折治疗的自信心;二是手术结束后初期,护理人员需采取热敷或者冰敷的方法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护理,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与降低骨折部位的疼痛感、肿胀感;三是在术后三到六周的时间内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小范围的按摩与被动活动,然后按照由小至大、由轻至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关节屈伸运动以及肌肉等长的收缩运动等,最后在术后六到八周内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屈伸、负重训练以及旋转等运动,以加快骨折部位恢复的速度。

1.3疗效标准

本组的疗效标准内容包括:一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即利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其中0-20分代表极度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代表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代表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代表轻度的功能缺陷,100分代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正常;二是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利用FuglMeyer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疼痛、运动、活动度,下肢功能包括17项,每项2分,下肢功能包括33项,每项2分,累计分值高就代表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好,累计分值低代表运动功能差。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组别

人数(n)

Barthel指数

FuglMeyer评分

25

84.2±15.6

89.2±18.8

25

70.6±16.2

75.1±17.4

P<0.05

P<0.05

从上图表中可知: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恢复状况好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探讨

骨折的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如若术后护理存在问题,极易对患者造成骨折部位畸形愈合或者愈合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同时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但传统的常规性护理方法只是对患者的生理状况与肢体骨折部位的疼痛症状进行护理,对于骨折后患者自身具有的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则很少关注。因此,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系统性地康复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通过康复锻炼重新构建运动反射以刺激患肢运动器官的感受器,加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另外强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自骨折后潜在的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培英.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25):140-141

[2]李群.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20):158-159

[3]钟云英.综合护理措施对老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3):14-15

[4]曾秋霞.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1):107-109

[5]李淑芬.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情绪状态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30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