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何长街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东中山528415)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07-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致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已被公认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1]。

1.定义

1885年,欧洲病理学家Pommer首先提出“骨质疏松”一词,意为骨质减少,组织学上可见布满孔隙的骨髓;随着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骨密度测量仪后,对骨质疏松的病因、易发因素、临床诊断和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对骨质疏松的认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把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2]。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两方面所决定。骨密度可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矿物质的含量来表示,任何个体的骨密度是峰值骨量和骨丢失量两者的综合;骨质量则包括骨骼构筑、骨代谢转换、骨骼积累性破坏(显微骨折)和骨矿化程度的总称。骨矿密度可反映骨强度的70%[3]。从疾病整个历程来看,骨质疏松至少包括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三个阶段。

2.分类

骨质疏松系骨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依据病理特点可分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低转换型骨质疏松。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是骨吸收和骨形成均增加的骨转换率增高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见于妇女绝经后早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风湿性关节炎性骨病、牙周病等。低转换型骨质疏松是骨吸收增加或减少,而骨形成率降低,因而表现为低转换率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也可从病因学上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除年老和绝经外无其他原因,可分为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是指由某些疾病或药物病理性损害骨代谢所诱发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如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引起的骨质疏松,可由一种致病因素或多种致病因素引起。

3.发病情况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老年人口在城镇和乡村的比重分别为6.30%和7.31%[4]。如果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的股骨颈、正位腰椎(L2~4)平均骨密度值为依据,凡骨密度值与当地同性别人群的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25%诊断骨质疏松症,则有学者认定为女性在60岁、男性在75岁以后就可以诊断骨质疏松症[5];>60岁的女性患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而男性患者均为老年性骨质疏松。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高龄高峰期,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7%,达到4亿人。

1999年调查发现中国60岁以上人群正位腰椎(L2~4)的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11%、女性为21%,股骨颈骨质疏松发病分别为11%和27%。据统计,我国60~69岁的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为30%[6]。北京市50岁以上的妇女脊柱骨折发病率为15%,其中80岁以上者比60岁以下者的发病率高6倍;有学者调查224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骨折中21.41%为髋部骨折[7]。佛山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中男性腰椎和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7.1%和2.2%,女性为46.4%和11.8%[8]。有研究显示,北京妇女腰椎骨密度尽管比美国白人妇女低15%,而其脊柱骨折的发病率仅5.5%[9]。上海地区60岁以上人群骨折发生率为20.10%,其中男性为15.58%,女性为24.43%;女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多在60岁以后发生,好发于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男性没有特异好发骨折部位。

通常认为,在西方,每4名妇女或每8名男性中就有1名罹患此病,北欧一些国家的报告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中髋部骨折发病率约为6.9%,英国的资料显示70岁女性脊柱骨折发生率为20%~25%,75岁以上的女性中每年有1%者发生髋部骨折,髋部骨折占骨折的15%~25%。在美国,己有1000万骨质疏松症现患者和1800万可能发展成为骨质疏松症的低骨量患者。据估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人受累,包括1/3的绝经后妇女和一定数量的男性患者[10]。仅在美国和欧洲,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骨质疏松症引发骨折,仅此项医疗费用每年约为230亿美元。椎体骨折可能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引起驼背和身材变矮,长期随访病死率超过4%。ChrischillesEA等研究认为髋部骨折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每年约有615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病死率高达10%~20%,同时尚有1/3留有残疾,19%的患者需要长期护理;且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上升。妇女一生中约50%的骨小梁和30%的骨皮质最终丢失。在高龄老年人中,1/3的女性和1/6的男性将会发生髋部骨折。

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结构改变,骨质疏松症将成为更加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预计到2050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将增加一倍,医疗费用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1],同时,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增加。来自欧洲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用年龄校正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有增加,但其他地区是否亦如此,尚待研究。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的缩短、医疗费用支出增多,这不仅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伤害,也增加了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因此研究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发病规律和危险因素,合理地进行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社区预防,不论从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考虑,还是从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考虑,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症都应引起高度重视,这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构建和谐社区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如春,张丽,廖二元.骨质疏松的诊治进展[J].中国医刊,2008,43(4):4-6.

[2]Anonymous.Osteoporosisprevention,diagnosisandtherapy[J].NIHConsensStatement,2000,17(1):1-45.

[3]NIHconsensusdevelopmentpanelonosteoporosisprevention,diagnosisandtherapy.Osteoporosisprevention,diagnosis,andtherapy[J].JAMA,2001,285(6):785-795.

[4]肖建德.实用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

[5]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7.

[6]邱贵兴.骨质疏松性骨折-被忽视了的健康杀手[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30.

[7]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23(2):111-113.

[8]张盘德,冯彦林,张自茂.佛山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8):567-569.

[9]XuL,CummingsSR,QinM,eta.lVertebralfractureinBeijing,China:theBeijingosteoporosisproject[J].JBoneMinerRes,2000,15(10):2019-2025.

[10]Anonymous.Osteoporosisprevention,diagnosisandtherapy[J].NIHConsensStatement,2000,17(1):1-45.

[11]BrownJP,JosseRG.2002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osteoporosisinCanada[J].CMA,2002,167(10Suppl):S1-S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