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邱小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邱小生

邱小生

涟源市杨市镇中心卫生院湖南娄底417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养胃冲剂治疗,观察组给予自制养胃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2.7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经济实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养胃汤;临床效果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1]。该病的临床表现在中医学中属于痞满、胃痛的范畴,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尚不十分理想,故本次研究将专项分析探讨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特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将取得的详细成果呈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慢性胃炎中西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7±3.4)岁;病程4-15年,平均病程(8.6±3.3)年;病情轻度13例,中度21例,重度10例;中医临床症状痞满13例,胃痛12例,纳差7例,嘈杂7例,舌脉瘀阻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5±3.3)岁;病程5-15年,平均病程(8.8±3.4)年;病情轻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9例;中医临床症状痞满12例,胃痛12例,纳差7例,嘈杂8例,舌脉瘀阻5例。研究展开须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及书面同意协议后方可进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养胃冲剂治疗,1包/次,3次/日,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结合自制养胃汤治疗,配方为甘草6g、砂仁6g、只想负6g、鸡内金10g、玉竹12g、乌梅12g、三棱12g、麦冬12g、党参15g、白芍15g、茯苓20g、怀山药15g、黄芪15g、丹参30g。煎水剂,早晚各服一次,疗程3个月[3]。

1.3观察指标以及疗效评判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症状的痞满、胃痛、纳差、嘈杂以及舌脉瘀阻等,其中隐隐发作即为轻度,记1分;发作可忍受痛疼即中度,记2分;难于忍受即重度,记3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等,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总积分减少8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积分减少6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总积分减少30%-40%;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临床上对于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严重会导致细胞增生而致癌变[4]。故对于此病的治疗以中药调理,能有促进患者胃部血液的循环,损伤部位的供血,能有效改善患者组织的缺氧和神经营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使用的中药汤药中的黄芪、党参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香附能够疏肝理气,具有和中止痛之效,丹参、三棱不经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且丹参与乌梅配伍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麦冬、玉竹等具有益阴生津润燥之效,白芍、甘草等养血柔肝和胃,缓急止痛;砂仁理气醒脾,能防滋腻太过而生中满之弊,鸡内金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津、活血通络、健脾和胃、祛瘀止痛的功效,从而提高临床效果[5]。研究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2.7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表明中药对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经济实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宜平,李燕辉,林寿宁.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7,11(04):175-177.

[2]王婷,章孺锦,林武红,等.安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16(04):4-5+14.

[3]唐卉,梅小平.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7,21(02):48-49.

[4]张刚.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3(14):150-152.

[5]付秀芹.自拟中药治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7,33(09):1288-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