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辅助治疗

/ 2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辅助治疗

李国福丁玉忠

李国福丁玉忠甘肃省武威市中医院733000

【关键词】肾衰竭;中医;辅助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282-01

一、中药灌肠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荡涤通腑、降浊排毒法)适用于早期或中期慢性肾衰竭、邪实明显而正虚较轻者,主要用于促进尿毒素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多由通腑泻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组成,煎汤浓缩高位保留灌肠,除直接导浊泻下外,还可以通过结肠黏膜的吸收,达到泻浊祛毒,活血通络的目的。常用药物如大黄、虎杖、槐米、蒲公英、丹参、生龙骨、生牡蛎等煎汤浓缩保留灌肠。以大黄为主的中药固定制剂灌肠治疗尿毒证,能明显降低血BUN、肌酐、血磷、血钾及水分等,对于肌体邪实者使用结肠透析以促进尿毒素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复方灌肠剂,如大黄、蒲公英、银花、牡蛎各30g,阳虚较明显者可加用熟附子20g;兼有便血者加用地榆、槐花、棕榈炭各20g以凉血止血;腹胀明显者可加用大腹皮20g,加水600ml煎煮至200ml保留灌肠,一般1~2次/d。常用灌肠方如下:1.尿毒灵灌肠液由大黄、桂枝、白茅根、牡蛎、生槐花等组成,每晚行保留灌肠1次,每次150ml。本品具有通腑泄浊,利尿消肿的功能。用于全身浮肿,恶心呕吐,大便不通,无尿少尿,头痛烦躁,舌黄,苔腻,脉实有力,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及肾性高血压。患有直肠疾病或腹泻每日三次以上者慎用。

2.灌肠方大黄15g、牡蛎30g、蒲公英30g、附子15g、黄芪30g、土茯苓30g等药熬成250ml汤剂,使用适当的灌肠技术,以使药液在体内保留时间达40min~2h,起到清除体内聚积代谢物质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作用。

3.降氮液用大黄、桂枝煎成200ml保留灌肠,兼有便血加地榆炭、炒槐花、生地炭各10g,腹胀明显可加厚朴6g加水500ml,煎至200ml,保留灌肠,一般每日1~2次,连续10日为1疗程,休息5日,可继续下一个疗程。

二、中药穴位贴敷法俞穴外敷为中医的特色治法之一,可使药物透皮达俞,通经活络,直达脏腑、经络隧隙,促进脏腑经脉气血流畅,加速排毒之功。且此法具体操作方便、节省药物、无毒副反应、乐于接受、减轻肝脏负担等优点。近年来还有人在穴位贴敷的同时,通以直流脉冲电流,借助现代科学的离子导入法,使药物渗透更快,收效更速。常用穴位贴敷剂如下:1.消水丹加味甘遂、沉香、琉泊、枳实、吴英痛香等药,研过120目筛的粉末,用95%乙醇将桂氮酮(Alone)稀释成1.9%的溶液,然后用1.9%Alone溶液调和上述药粉,纱布包裹敷脐(神阙穴)及关元穴。以后每日以1.9%Alone溶液湿润药末,隔2日换1次药,4次为1疗程。

2.穴位贴敷方吴茱萸、木瓜、艾叶、细辛、沉香、通草等中药热敷足心涌泉穴,每次热敷20~40min,温度保持38℃左右,每晚1次,7天为1疗程。效果非常显著,可达到通经活络排毒的目的。

3.中药外贴制附片30g,半夏30g,红花30g,川芎30g,生大黄30g,仙灵脾30g,黄芪20g,煅牡蛎30g。全部粉碎,过100目筛,将医用凡士林150g和二甲基亚砜30ml加热溶化,倒入药粉收膏备用,治疗时取少量药膏摊于10cm×10cm胶布上,选取两侧肾俞和关元穴贴敷,一日一次,如有胶布过敏,可适当减少贴敷时间,同时服用中药胶囊,15天为一个疗程。

三、药浴、熏蒸疗法中药药浴(宣发透达排毒法)。中药药浴疗法可以促进水液毒素从皮肤排出,运用药浴、熏蒸疗法。通过发汗、宣发透达排毒、超滤和弥散作用,进行皮肤细胞的物质交换,使体内多余水液及毒素随汗排出,从而使肾衰竭水肿用利尿药无效而又不能透析治疗,以及部分透析患者皮肤瘙痒者,此为“开鬼门”之法,即用中药药浴法,达宣发透达排毒之目的。经常用苏叶、荆芥、防风、麻黄、连翘、大葱白、羌活、白芷、浮萍、桑叶、川芍、益母草、土茯苓、苦参、白鲜皮、蜂房、桂枝、川椒、细辛、红花等宣发透达之左右为宜,使其微微发汗,每日1次,2周为1疗程。此目的是通过宣发透达排毒,从而达到改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等症状的疗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皮肤是一种天然的半透膜,具有分泌排泄和吸收作用。药液作用于体表,刺激皮肤,可使全身毛孔开放,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汗腺分泌增加;同时温热刺激还可促使药物经皮肤黏膜吸收。祖国医学认为,采用熏蒸法治疗慢性肾衰竭能宣展肺气,使水湿浊毒从皮毛排出,和解表里,疏上源而利下流,达“源清而流洁”,之目的。正如李用粹《证治汇补》曰:“一身之气关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利,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肺降气为主。”许豫如又云:“以筒吸水,闭其上口,则水不泄,放之则水泄,此即小便不利,开提肺气之义”明矣。所以用宣肺气之药,药液温浴疗效满意。常用药浴方剂如下:1.药浴方用橘子叶、生姜、麻黄、桂枝、柚子皮等透表发汗药,煮开加入浴缸温浴(38~40℃),浸浴20min左右以发汗,使毒素随汗而出。

2.泡足方沉香、吴茱萸、细辛、艾叶、茅根、通草等,每晚1次,每次泡足40min。中药泡足通过温浴使水湿浊毒从肾经俞穴-涌泉穴而排出体外,使药物通过俞穴的吸收达到了内治之目的。

四、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通利三焦水道及温补阳气等功效,可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上也可发挥辅助作用。常用穴位如脾俞、三焦俞、中脘、气海、膻中、孔最、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三焦俞、心俞、风池(可调节全身机能状态);关元或中极、阴廉、肾俞、三焦俞(可促进排尿);中脘、心俞、肾俞、三焦俞(可增加肾血流量);中脘、百会、正营、玉枕、肩井(可调整血压)。观察结果表明:针刺疗法可推迟血液透析疗法开始的时间,对稳定BUN、肌酐、血压以及增加尿量和改善头痛、疲乏等临床症状确有疗效。

参考文献:[1]高峰,左巍,李国福,等.现代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0;260-262.[2]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等.中医内科学.1985.10;22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