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术后压迫器的应用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3

冠脉介入术后压迫器的应用护理

李红敏吴盛霞刘咨含

李红敏吴盛霞刘咨含

(简阳市人民医院A级综合病房四川简阳6414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82-01

【摘要】目的探讨压迫器在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192例冠脉造影及24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压迫器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压迫器的患者舒适度增加,便于观察穿刺部位,并发症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结论压迫器止血使患者在接受冠脉造影或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舒适性增加,且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冠脉介入术;动脉止血压迫器;护理

NursingofusingArteryhemostaticcompressorafterCoronaryinterventionLiHongmin,WuShengxiaDepartmentofComprehensiveward,SichuanJianyangPeople'sHospital(641400)

【Abstact】:ObjectiveToobservethenursingofusingArteryhemostaticcompressorafterCoronaryintervention.MethodsFromJune2012toJune2014,216patientsunderwentCoronaryinterventionandwereusedArteryhemostaticcompressorafteroperation,includingcoronaryangiography192casesand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24cases,Observetheirrecoveryandcomplication.ResultsThepatients,acceptingarteryhemostaticcompressor,feltmorecomfortablethantheothers,ithastheseadvantagesoflesscomplicationsandworkloadfordoctor,anditiseasytoobservethepuncturepoint.ConclusionUsingArteryhemostaticcompressorafterCoronaryinterventionmakespatientsfeelmorecomfortable,safeandeffective,itisworthofbeingrecommended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Coronaryintervention;Arteryhemostaticcompressor;Nursing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冠脉支架植入能使冠状动脉血流迅速恢复,心电图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进展。两者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患者也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血栓、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等[2]。现通过对我科216例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使用压迫器的观察及护理,发现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术后使用压迫器的患者舒适度增加,并发症大大减少,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16例,男138例,女78例,年龄42岁~89岁(平均65岁)。其中经桡动脉冠脉造影171例,冠脉支架置入19例,经股动脉冠脉造影21例,冠脉支架置入5例。随机编号(经桡穿刺和经股穿刺分开),单号为弹力绷带组(n=108),双号为压迫止血器组(n=108)。(说明,所有手术患者均为Allen试验阳性)。

1.2操作方法

(1)弹力绷带组:所有Allen试验阳性患者常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置入术,所有Allen试验阴性患者经股动脉冠脉造影后或支架置入术。术后先压迫穿刺处动脉15min~30min,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若肢端苍白肿胀、麻木,予适当松解绷带可缓解,24h后拆除绷带[3]。

(2)压迫止血器组:所有Allen试验阳性患者常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置入术,所有Allen试验阴性患者经股动脉冠脉造影后或支架置入术。术后,在穿刺处贴一个3M敷贴,然后将压迫器的加压垫对准穿刺处进行加压压迫,手术结束立即拔除鞘管。压迫器的松紧以不出血,能触及肢端动脉搏动为宜。每2小时松解压迫器一次,每次松解一圈半,6-8小时,松解完全后,若观察无出血即可拆除压迫器。[4]若有渗血,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若发现肢端肿胀明显,皮肤青紫应随时松解压迫器[3]。

1.3统计学方法

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或构成比来表示。根据不同数据类型选用Student'st检验、Pearsonchisquare、连续性矫正和Fisher's精确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

2护理

2.1一般护理

(1)我科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压迫器止血的患者,均直接回病房。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即可下床上厕所等轻微活动[1]。

(2)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做好记录。

(3)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均应观察穿刺处皮肤受压情况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

(4)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即可进食并嘱患者多饮水,6-8h内饮水1000~2000ml,以便注入体内的造影剂尽快通过肾脏排泄,减缓造影剂的不良影响,较好地保护肾脏功能。

(5)遵医嘱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波利维、阿司匹林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给予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5]。

2.2穿刺点观察与护理

2..2.1使用传统方法压迫止血术后只能通过观察穿刺处敷料是否渗血,周围皮肤是否肿胀来判断有无出血或血肿,以致出血和血肿不能被及时发现,调节松紧也不方便。使用压迫器止血,术后可直接通过透明敷贴或透明基座观察穿刺点之间有无渗血或血肿,如有渗血或压迫过紧可及时通过调节压迫器旋钮予止血或减压。有效避免出血或肢端因压迫过紧而坏死[1]。

2.2.2经桡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嘱患者术侧上肢24h勿用力,负重,穿刺处保持干燥。

2.2.3经股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嘱患者术侧下肢制动4~6h,下床活动时术侧下肢避免承重,逐渐增加活动量,1周内避免用力和剧烈活动,防止再次出血和穿刺点血肿,防止出现假性动脉瘤[6]。

3结果与讨论

3.1结果

1、经桡动脉穿刺弹力绷带组和止血器组的肿胀观察结果比较:5.5±2.2h时弹力绷带组手部轻度肿胀18例,中度肿胀20例,重度肿胀27例。6.0±1.8h时压迫器组手部轻度肿胀73例,中度肿胀19例,重度肿胀3例。(见表1)。

2、经股动脉穿刺弹力绷带组和止血器组的肿胀麻木观察结果比较:5.0±3.6h时弹力绷带组轻度麻木肿胀2例,中度麻木肿胀3例,中度麻木肿胀7例。压迫器组轻度肿胀7例,中度肿胀5例,中度肿胀1例。(见表2)

3、两组皮肤并发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4、两组止血时间对比情况:弹力绷带组止血时间24h患者102例,>24h-28h患者6例。压迫器止血时间6h患者38例,>6h-8h患者60例,>8h-10h患者10例。(见表4)

3讨论

1、应用压迫器的患者手部舒适度明显好于弹力绷带组由于止血器的透明胶垫可直视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压力可随时调节,患者的舒适度增加,为观察提供了便利[7]。而弹力绷带包扎宽度达10cm覆盖了穿刺点,对局部的压力难以控制,给术后观察挠动脉、尺动脉搏动带来不便,因而部分患者手部肿胀,有明显的不适感。

2、经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压迫器止血患者,术后立即拔除鞘管,直接回病房,根据皮肤及肢端循环情况逐渐松解压迫器,6-8h松解完毕后,如无出血即可拆除压迫器。经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弹力绷带止血患者术后需保留动脉鞘管,并妥善固定,避免鞘管脱出导致大出血术后护送患者进入CCU病房[3]。4h后拔管时常规准备多巴胺、阿托品等急救药物。拔除动脉鞘管后,协助医生压迫动脉15~30min,确认无出血后用弹力绷带或宽胶布加压包扎,并用500g的盐袋加压压迫4~6h,患肢制动12~24h[8]。此方法既不容易观察穿刺处渗血及皮肤情况,在松解时又不好把握松解的力度,同时医务人员操作起来也很不方便,还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9]

4结论

经股动脉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压迫器止血与传统压迫止血法需盐袋压迫6h,下肢制动20h相比,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尿潴留、股动脉血栓形成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术后使用压迫器止血,可通过透明敷贴或基座直接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及血肿,也可根据皮肤情况随时调节压迫器的松紧,大大减少了穿刺处出血,血肿,及皮肤青紫肿胀的发生[10]。而经桡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即可下床,这更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所以,压迫器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及经桡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敬松,王蓉,常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血流储备分数的测量与护理配合.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4,18(22):98-99.

[2]任可菲,等.介入性心脏手术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3):113.

[3]翁爱华,王丽姿.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止血效果比较.现代医院杂志,2014,11(11):98-99.

[4]李泳梅,李彦婷,等.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术后护理.天津护理,2003,1(5):234.

[5]严长勇.经桡动脉和肱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58-259.

[6]曲虹,周丽鹃,梁国标,等.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53-455.

[7]肖可喜,唐迎红,赵芝香,陈洁琼,杜瑜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不同止血器止血效果比较.现代医院杂志,2014年11月第14卷第11期:98-99.chinesenursingresearchJanuary,2015vol.29no1A.:118-119.

[8]刘晓燕,李希玲,康嵘,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50例护理体会.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98-899.

[9]罗利霞,等.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对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2008年03期.

[10]曲虹,周丽娟,梁国标,李志清,高旭,王丹玲,赵丽萍,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50例护理体会.中国护理杂志,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