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引导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1

彩超引导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友胜1徐亮2张新风1高晓琴2王蕾1盛

孙友胜1徐亮2张新风1高晓琴2王蕾1盛剑1宁丽君1经朝龙1(1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B超室江苏扬州225001;2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扬州225001)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83-02

对于需长期输液的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insterteal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简便而安全的方法,有着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护理工作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可以实时观察穿刺静脉及其周边解剖结构,在PICC置管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起到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40例,均为血管状况较差、盲穿有困难的患者。本文所有病例PICC置管操作均由同一护士操作,超声引导由同一超声医生完成。

1.2仪器及材料使用百胜魅力50彩色超声诊断仪,配备高频探头及探头保护套;穿刺材料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

1.3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与身体呈90度,扎止血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择穿刺血管,了解血管走向、位置、深度及直径,鉴别贵要静脉,探测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内有无血栓后选择穿刺点,测量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的长度即为所需置入导管长度;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建立最大程度无菌区。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预定穿刺点进针,根据屏幕显示缓慢刺入静脉,当超声显示针尖位于静脉中央,将导丝沿穿刺针送入,导丝外留15cm左右停止松导丝,拔出穿刺针,穿刺点局部注入2%利多卡因麻醉,用解剖刀刺入皮肤,扩大穿刺点,沿导丝穿入扩张器插管鞘后将导丝与扩张器一起拔出,从插管鞘口处置入PICC导管至所需长度,退出插管鞘并撕裂,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导管是否移位,确认后连接接头与肝素帽,正压封管并固定,行放射科摄片。

2结果

本组40例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85%,二次成功率95%,1例彩超引导下穿刺失败;所有成功病例,无一例出现血肿,无一例误入颈内静脉,无一例穿刺点感染。

3讨论

PICC置管近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越性已经得到了病人及医生的认可,尤其是肿瘤化疗患者。因此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变得尤为重要,而彩色多普勒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穿刺点的选择高频超声检查上臂贵要静脉、头静脉、肱静脉及肘正中静脉,多以贵要静脉作为穿刺静脉,穿刺点部位应无疤痕,无静脉瓣及静脉分支,穿刺点静脉应最大限度偏离肱动脉,避免损伤动脉及神经;同时应观察静脉血管的内径、走行,内部血流通畅性等情况;如浅静脉过细则可选择深静脉穿刺。只有了解穿刺静脉的解剖结构及走行,才能保证进针准确,提高成功率,本组穿刺成功率与国内报道穿刺成功率97%基本一致[1]。

3.2术中监测PICC置管术中,超声可实时观察穿刺针的位置,避免损伤血管壁;追踪监测PICC导管在静脉内的走行,观察其所到达的位置及有无扭曲等情况;PICC导管进入后观察颈内静脉内情况,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3术后随访观察由于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随之增加,其中以血栓最为严重,可导致肺栓塞。因此PICC置管术后病人应定期彩超检查置管静脉,监测血管内径、内膜、血流充盈状况及流速的变化等,且需连续动态观察,以便尽早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及时予以处理减轻其严重性,同时也便于PICC导管的维护。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及成功率高,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副损伤小,同时可以监测PICC管的位置,提高了该项操作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晓菊.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