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液回输应用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观察

/ 1

自体血液回输应用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观察

吴俊张伟尹友初

吴俊张伟尹友初(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贵州铜仁554300)

我院自2010年开始应用国产ZT-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55例术中大出血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手术病人55例,其中择期手术15例,急诊手术40例,男性45例,女性10例,年龄22-65岁,手术种类分别是颅脑外科30例,宫外孕12例,肝脾破裂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

麻醉方法55例患者均选择全麻,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道,监测ECG、SPO2、NI?BP。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5ug/kg,维库溴铵0.08mg/kg。气管插管后吸入1-2%异氟醚,同时泵注丙泊酚2-5mgkg-1?h-1。

血液回收血液回收采用负压吸引收集血液,开始回收前用含肝素生理盐水100ml预冲回收系统。肝素生理盐水的配制是每500ml生理盐水加肝素25000u,手术切皮开始回收手术野的出血,尽可能少地使用纱布止血。在吸血同时根据吸血量随时调整肝素生理盐水的滴速,一般滴入量与吸入血量之比为1:5。待储血罐中有800ml回收血时,启动进血,清洗排空程序。每次洗涤用生理盐水或复方乳酸钠液1000ml,洗涤后的红细胞直接输回体内。该程序可连续进行,纱布吸附的应用生理盐水浸泡洗涤后也可以回收。出血量大时可采用冲清洗式回收不经洗涤程序,直接回输。所有病例均行桡动脉穿刺和颈内静脉穿刺,监测CVP、NIBP、SPO2、ECG、PETCO2、Hb、Hct血气、HCT等。术中快速静注复方乳酸钠液6%羟乙基淀粉和回收的自体血,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回输前行血常规检验并与贮存1周内库血对照,术毕后第1天和第2天行肝功能检验。

统计分析所测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用配对样本t检验。

2结果

55例患者平均每例回收原血2200ml,经自体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平均每例获得705ml,均于术中回输给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输血反应、无感染、血液回输效果好,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出血倾向,MAP、CVP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第1天和第2天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胆红素(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回收机血与贮存1周内库血(红细胞悬液)比较,RBC、Hb、Hc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注:与库血比较,**P<0.01

3讨论

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用血量与日俱增,造成血源紧张,供不应求,此外输异体血可能会引起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行传染病的传染,故术中自体血大量丢失是极大的浪费[1]。我国肝炎病率极高,积极推行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2],对减少肝炎的医源性传染是有深远的意义。临床实践证明,自体血液回输是安全有效的,本研究经回收机处理的血与贮存1周以内库血比较,RBC、Hb、Hct、Mch无明显的区别,但是PIt明显低于库血。有报道[3]红细胞悬液存储3周,80%的红细胞变为棘形。库存血液在其存储过程中会形成较多主要由血小板、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构成的凝聚体,大量输入含有较多微聚体的血液后很可能导致输血后的肺损伤[4],目前尚无输入回收机清洗与回收血液导致肺功能障碍或伴气体栓塞并发症的报道。综上所述,自体血液回输应用是现代医学成果和高科技手段。

将术中的失血回收集起来进行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病人,可节省大量的异体血,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输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对解决血源不足问题和减少输血所致的传染疾病均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SakertT,Gilw,RosenfergI,etal.Cellsaverefficacyforroutinecoronaryarterybypasssurgery.Perfusion,1996,71:7-8.

[2]刘金龙,术中血液自体回输的研究近况,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5,18:173.

[3]HovarT,RedgarS,MannyN,etal.Alterationofrealcellaggregabilityandshapeduringbloodstorage.Transfusion.1999,39:277-281.

[4]SnyderEL,UndernoodPS,SpivackM,etal.Aninvivoevaluationofmincroaggregatebloodfiltrationduringtotalhipreplacement.Annsurg1979,190: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