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解天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解天娲

解天娲

大庆市第四医院16371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并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经内镜检查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只有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诊断符合率为71.43%,其中分别有25例和11例患者伴随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与此同时,本组患者的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等为主要症状的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和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具有密切关联,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

在消化内科的疾病诊断中,慢性炎症类疾病普遍存在,作为其中比较常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它最主要的病理表现就是胃黏膜的腺体不断萎缩[1]。如果不能几时控制病情的发展进程,慢性萎缩性胃炎就很可能发展成胃癌。所以,患者一经确诊就需要马上接受治疗。为了能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率,为疾病的早期治疗争取时间,为制定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为了探讨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我院随机抽了70例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进行研究。将患有胃、十二指肠肿瘤,消化性溃疡和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等患者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2]。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饱胀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反酸等典型的消化不良症状[3]。本组中的有40例男性患者和30例女性患者,他们的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60.4±3.7)岁。

1.2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都需要先后接受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两种诊断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内镜检查利用电子内窥镜对患者的胃部直接进行检查,主要的病理表现有3种:(1)胃黏膜的厚度变薄;(2)胃黏膜和它的黏膜壁的光滑度降低,粗糙度增加,有颗粒状或者结节状物质,表面不平整;(3)胃黏膜红白相间,血管的透明度增加,可清晰看见血管[4]。

1.2.2病理诊断在进行内镜检查时,从胃黏膜的表面取出5~6块病理组织的标本进行检验。(1)用10%的福尔马林液对取出的病理组织进行固定处理;(2)用石蜡将其包埋固定;(3)采用HE对标本进行染色;(4)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切片诊断。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对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并进行对比;(2)观察病理诊断的结果和内镜检查中的病理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比较本组患者经内镜检查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只有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诊断符合率为71.43%,其中分别有25例和11例患者伴随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71%和15.71%。组间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

2.2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下表现比较在内镜检查中,病理表现为黏膜粗糙者共25例,其中被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分别有24例、13例和12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52%和48%。病理表现为黏膜变薄+白相者共10例,其中被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分别有7例、6例和2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60%和20%。病理表现为黏膜粗糙+变薄+白相者共35例,其中被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分别有25例、21例和20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1.43%、60%和57.14%。本组患者的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等为主要症状的诊断符合率更高。

3讨论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机制来看,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遗传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等都是重要的诱导因素[5]。目前,已有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那么将有10%到15%的患者会发展成胃癌,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能尽早确诊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内镜检查开始广泛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中。如果能配合比病理检查,那么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本组患者经内镜检查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只有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诊断符合率为71.43%,组间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理检验师的经验不足,没有完全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类型和具体分期特点;(2)在对病理组织进行包埋和切片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完成等[6]。

同时,本组的研究结果还显示,本组患者的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等为主要症状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这一结果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和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具有密切关联。

综上所述,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早制定治疗方案,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芳红,曲爱华.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0(12):255-256.

[2]徐斌,黄玉凯,周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09(11):1388-1390.

[3]王英红.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09(25):1237-1238.

[4]郭伟宣.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10):142-143.

[5]孙国庆,孙昊,徐晓军,等.老年慢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10):1550-1553.

[6]周思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25(0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