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1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永锋

王永锋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CT室贵州六盘水5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多层螺旋CT以及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分别对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得出,多层螺旋CT检测法的阳性率(83.33%,25例)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测法的阳性率(20.0%,6例),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以及后处理技术进行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其检出率高,对患者后面的针对性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93-01

隐匿性骨折,主要指的是因为解剖结构复杂或外伤所致的轻微骨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进行早期的检测确诊[1]。本文选择2012年07~2013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外伤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30例,分别对他们进行X线平片检测和64排CT检测,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07~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临床诊疗的30例外伤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患者的年龄大约为20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5.2)岁;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7例;病程时间大约为4h~3d,平均病程时间为15.7±4.2h;病情程度中,25例脊髓损伤不明显患者,3例不全性截瘫患者,2例截瘫患者;骨折原因中,2例患者车祸受伤,5例患者摔伤,7例患者局部爆裂伤,16例高处坠落受伤患者。30例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损伤位置的疼痛、红肿,承重行动力较差等。全部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时间、受损位置、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X线平片检测对30例患者首先采用CRX线投射机或DRX线投射机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全面的正位和侧位拍摄和观察[2]。

1.2.2多层螺旋CT检测对30例患者采用产自GE公司的64排CT机进行常规性薄层横断面的投射扫描。在扫描过程中,确保CT机电流保持为90mA,电压保持在120kV~140kV左右,Pitch约为1.6~5.0,层厚保持约为0.625mm~5mm[3-4]。待完成全身扫描之后,要首先对扫描得到的相应原始影像结果实施薄层重建(层间隔大约为0.5mm,层厚大约1mm),并将重建好的完整数据输送到GE4.5或4.6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而后对其进行相应的二维重建处理以及三维重建处理。调整不同的阈值以及不同的旋转切割角度方法,对患者整体图像进行充分的显示,在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后挑选出最佳的CT图像。最后,组织科室中经验丰富的医师对CT图像摄片进行共同的观察和诊断,以判断患者的骨折情况。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30例外伤疑似患者的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并采用x?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测法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测法,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经过临床试验表明,多层螺旋CT以及后处理技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测,P<0.05。这就表明,在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以及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测的检出率高,诊断准确度高,是一种理想、有效的隐匿性骨折病症的临床诊断方法,对医生选择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以及相关预后措施等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应该予以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从而更好的确保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高迁.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08(02):115-117

[2]张俊.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髌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05):64-65

[3]刘芝美.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0(09):853-854

[4]戴志龙.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0,12(05):80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