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

李颖

李颖佳木斯市桦川县新城镇卫生院黑龙江佳木斯154323

【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采取吸氧,扩血管等常规的治疗方法,该组为对照组;对另一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NPPV)疗法,该组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PaO2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病人整体状况好于对照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治愈效果很好,可以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小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072-01

肺炎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也是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地疾病。由于儿童的免疫力不是很高,容易感染病毒,肺炎的发生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合并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在儿科中更是急病,重病。这种病的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NPPV是指通过鼻(面)罩与患者连接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方便,符合人体生理状况。以下就研究该种方法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PICU收治的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26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年龄1.5岁,均符合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衰诊断标准:心脏超声检查射血分数(EF)<50%,脑钠素(BNP)>100pg·mL-1。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观察组男14例,女14例。二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加强对两组患儿的日常护理,另外二组基础治疗相同,都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应用心血管活性药,利尿剂等治疗,以改善机体内环境,维持各脏器功能等。另外,2组患儿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24小时抽取动脉血2mL测定血气分析和静脉血2~3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NP水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治疗。采用呼吸机,通过面罩与患儿连接,模式为S/T,初设呼吸机参数:选用吸气末气道正压(IPAP)1.27~1.47kPa,呼吸末气道正压(EPAP)0.29~0.49kPa,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1,吸氧浓度为40%~50%。二组均应用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BSM-4111K型多参数床边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测,准确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0min心率(HR)、呼吸(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二组患儿心率正常、气促消失、肝脏回缩及肺部音消失时间。

1.3评估标准所有患儿氧疗后24h复查血气分析,同时监测RR、HR,评估疗效。显效:24小时内患儿安静,心率正常(心率正常为HR<120次/min)。连续48h未再复发,PaO2有所提高。好转:24小时内心率趋于正常,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24h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无改善。SpO2<85%,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正常。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二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四格表计算,2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二组治疗前PaO2和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2组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Pa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CO2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0.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3.1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心理衰竭的特点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目前仍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多数患儿是死于各种肺炎并发症。严重者可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水肿等危及生命,心力衰竭甚为常见。其原因除病原体及其毒素、炎性介质直接损害心肌外,缺氧酸中毒、肺动脉高压是其重要因素[1]。另外,小儿时期由于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及淋巴细胞间隙偏大,肺泡数量少而间质发育旺盛,使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气体交换量小,一旦肺部发生感染容易导致广泛支气管黏膜肿胀及分泌物堵塞,出现严重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严重机体缺氧。目前应用于心衰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和BNP等。

3.2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特点近年来,NPPV应用于心衰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NPPV能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对呼吸困难重、氧缺乏严重、呼吸肌疲劳尤其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具有明显优势。NPPV是指通过鼻(面)罩与患者连接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方便,更符合人体生理状况。它能使萎缩的或将近萎缩的肺泡扩张,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部气体交换面积,并减少肺内液体渗出,从而改善肺泡通气,减少肺的功能分流,增加氧合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肺泡保持扩张,从而改善通气,使PaO2升高,另外,它使气道压和肺内压增加,致小气道及肺泡扩张,减少毛细血管内液体外渗、肺水肿和气体弥散距离;使肺容量、弥散面积、肺泡内氧分压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血氧分压增加,减少了呼吸肌做功,另外气道正压刺激气道平滑肌牵张感受器,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了心衰时存在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NPPV通过增加胸内压,既减少了静脉血回流,降低心脏前负荷,而且还可降低收缩期左室跨壁压,使左心室的后负荷减轻,心输出量增加。胸内压的增高减轻容量负荷,降低室壁张力,增加牵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血浆ANP和BNP水平。

NPPV是一种无创的辅助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3],能缩短住院,又降低费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操作,严密观测。NPPV的应用著减少呼吸衰竭患儿的插管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儿吸入氧气的浓度恒定性,临床操作简单和护理简便,既方便又安全,依从性强,可作为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常规氧疗措施之一。

4.结语本文对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进行了研究,采用分组的方法,将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而对观察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病状恢复时间短,治疗效率高。这就说明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上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被推广使用,帮助治疗患儿,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马沛然,锅雷鸣,夏蕾,等.婴幼儿肺炎并心衰心功能和心肌酶改变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2,42(19):6.[2]周红妮,戚彬,张振华,等.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7(6):718-720.[3]米玉红,刘双.无创通气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时间观察窗的选择[J].临床肺科杂志,2012,14(4):44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