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卢湾区血液安全卫生抽检结果及监管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011年卢湾区血液安全卫生抽检结果及监管效果分析

陈嘉文钱依雯俞淑华

陈嘉文钱依雯俞淑华(卢湾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0023)

【摘要】目的为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行为,完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做好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方法对辖区内3家设立输血科(血库)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4台冷藏贮血冰箱内空气进行采样送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进行霉菌及细菌总数两项指标检测。结果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贮血冰箱的消毒工作开展情况总体较好,卫生监督的有效干预和医疗机构管理部门重视并落实相关措施等有较大的关联。讨论依据监督、监测结果,分析卫生监管效果。

【关键词】血液安全抽检监管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376-01

输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同时也具有较高风险。同时,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医院血库是涉及新科学、新技术的综合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导向,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区设立输血科(血库)的医疗机构共3户,其中三级医疗机构2户、二级医疗机构1户。3家医疗机构共有4台冷藏贮血冰箱(2-6℃)。

1.2检查内容

血库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情况;血液收发、储存情况;废弃血袋、血液处理情况。

1.3检测项目及数量

对上述医疗机构血库中贮血冰箱内空气进行采样检测,检测指标为空气中霉菌菌落总数及细菌菌落总数两项指标。每台贮血冰箱采集空气沉降样品1份,共采样品4份。每份样品均完成霉菌及细菌总数两项检测。对血型质控品进行ABO定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填写血型检测报告单。

1.4采样方法

1.4.1采用空气沉降法,在贮血冰箱内中间层两条对角线的中心处放置沙保弱、营养琼脂平板各一块,打开平板在采样点暴露10分钟。

评价依据为卫医发[2000]184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4.2采用夹心法,把两袋血液用橡皮筋固定,温度计插入袋间,血袋置于双门内可观察处,静置60分钟(不得开门),隔门观察并记录温度。判断标准:实测与显示≤2.0℃

1.4.33家临床用血医疗机构对提供的血型质控品进行ABO正、反定型检测,并填写血型检测报告单(包括血型质控品编号和血型检测结果)。

2结果

2.1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3家医疗机构血库均建立血库的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制度、液贮存制度、用血登记制度、报废等制度。均有血液入库验收记录,台帐登记完整、内容符合要求;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均由双人复核,使用的试剂符合相关要求;均配有储血冰箱、血小板震荡保存箱等设备,储血冰箱均查见温度监测记录,温度报警装置运转正常,冷藏冰箱均有消毒记录和空气培养记录;血液产品保存温度符合要求,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保存于2-6摄氏度冰箱至少7天。

2.2抽检情况

2.2.13家医疗机构血库的4台冷藏贮血冰箱的内部空气进行采样,共采集空气沉降样品4份,每台冷藏冰箱采集1份。根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出具的报告显示:4台冰箱均未检测出霉菌和细菌生长,全部合格,总体合格率为100%,较前两年有明显改善。2009年4台冰箱中有1台不合格,总体合格率为75%,不合格原因为霉菌数超标。2010年4台冰箱中有2台不合格,总体合格率为50%,不合格原因为霉菌数超标。

2009年-2011年卢湾区医疗机构冷藏贮血冰箱菌落培养结果比较

年份霉菌菌落未检出数(台)细菌菌落未检出数(台)合格率(%)

20093475

20102450

201144100

2.2.24台冰箱的显示温度与实测温度误差均小于2℃,符合贮存要求,合格率为100%。

2.2.33家临床用血医疗机构当班技术人员在半小时内完成ABO正、反定型检测,并填写血型检测报告单,检测结果均为正确。

3讨论

3.1为了保证医院血液储存安全,通过前两年年对辖区内3家设立输血科(血库)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4台冷藏贮血冰箱内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及针对问题医疗机构的监督处罚和事后监管,同时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指导,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医院血库储血冰箱消毒质量,应做到以下四点:(1)重视储血冰箱消毒,使用合适浓度的消毒液;(2)重视储血冰箱放置环境的消毒,使用紫外灯的照射时间和频次应按规定执行;(3)定期进行消毒质量监测;(4)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血库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和检查[1-3]。

3.2医疗机构重视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落实相关监督干预措施。(1)改进冰箱消毒方法,增加冰箱消毒次数减少冰箱开门时间;(2)加强输血科人员消毒隔离培训和监管;(3)提高输血科人员输血安全和输血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连续三年的血液安全卫生抽检和监督管理,辖区内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贮血冰箱的消毒工作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说明在卫生监管的有效干预和医疗机构管理部门重视并落实相关措施等有较大的关联。只要我们继续巩固临床用血监管的良好态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重视临床用血管理,强化质量观念,强化依法执业的意识,就能将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卫生监管做得更好,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香云,钟丽英,舒堃,等.血站环境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1):120.

[2]孙家志,黄聪,许传妍,等.血站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监测结果[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3):21􀀁215.

[3]李波,杨晨曦.贮血冰箱、送血箱及血袋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