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中的蔓延及非药物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中的蔓延及非药物治疗

谷明宇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精神疾病在青春期中发病率逐渐提升,对青少年的身心损害也逐渐增加,本文主要阐述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中高发的因素,比较分析相关的精神疾病和非药物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关键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治疗

一.双相情感障碍常在青少年发生的因素及其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PD)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又叫做躁郁症,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其常见症状又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中已经逐步蔓延开来,双相障碍发作的主要因素以遗传因素为主,据在互联网上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超过6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母亲,外祖母等都存在大大小小的抑郁,双相或其他心理疾病。但目前尚未证明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病,但遗传因素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较抑郁症强。此外,引发该病症中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心理社会因素,据部分患者反应,从小即性格较他人阴暗,负能量也较他人更多,年幼时常常受到母亲的责骂及母亲无理取闹而导致自己的阴郁。在生活中对他人的评价较为敏感,对他人的伤害性语言或行为感到痛苦,或是导致强烈的打击。更或者,不缺乏部分青少年受他人影响,低迷环境而导致自身也逐渐着迷于抑郁黑暗方面的漫画,读物等。作为潮流的一种新的指向标,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双相情感障碍遗传方式仍不清楚,属复杂遗传疾病,可能是由多个微效基因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所导致[1]。

双相情感障碍是青少年幼年期缺少关心,青春期对时事敏感的一种精神科疾病,产生的问题不仅停留在心理,精神。更会导致物理身体疾病。据患者反应,BPD在抑郁发作时带来的短期影响有胸闷,心口痛,大口喘气,严重更会导致,全身发抖,手脚冰凉,泪流不停,反胃及其他反应。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下降。在服用舍曲林,喹硫平与丙戊酸钠等药物后带来长期影响,如发胖,长期嗜睡。

二.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在青少年中的比较分析

本段综述重度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的基因,患者自身因素的存在关系。

许多证据证明大多精神疾病存在一定的重合,基因流行病学研究[2],2013年的一项meta分析[3],都对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很大重合度上持赞成态度。大量基因实验也证明抑郁症与双向情感障碍存在共同的致病基因,如SLC6A4基因、TPH基因[4],与之同时,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也存在一定关系,两者都在对患者的精神方面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损害[5][6],但不同的是很多双相障碍的患者能保持自己的工作能力,极少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能继续疾病以前的工作[7]。精神分裂与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中的存在比例相对于抑郁症要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病理现象较为特殊,青春期认知不足,无法对自身疾病做出正确判断,只能了解抑郁方面,误以为自身是抑郁患者,而导致双相及精神分裂疾病加重。

对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分析,精神分裂患者海马体体积明显减少,影像学研究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患者的脑容量相对较小,第三脑室和侧脑室扩张,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海马体积小的发生率非常大[8]。而对于相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海马体体积却未有一定的变化。二者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抑郁症患者也不会发生躁动情绪,会长期低沉,而双相患者则会焦虑,冲动。

三.如何使用非药物方式进行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治愈

常规药物治疗对精神类疾病患者带来的副作用是长期的,是难以逆转的。而青少年年纪较小,因此对青少年因做出除了药物以外的治疗,据研究调查,心理咨询师,家人,朋友,护士都对BPD患者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且有关实验表明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其躁狂发作情况,改善认知功能,促进疾病康复[9],此外青少年在学业压力及情感压力等多种生活压力下引起BPD的加重,需要患者自身进行有关体育锻炼,心理康复等活动,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有关非药物治疗,改善青少年的认知功能,清楚自身病理特点,克服相关症状,加快康复速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这个物质横飞的世界上,由于家庭的父母的离异以及青少年周围种种因素都会导致青少年双相情感的障碍,尤其是是父母工作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学校作业压力大等,因此作为家长需要积极跟孩子沟通,及时排忧解难,必要的时候,多抽空陪陪孩子,鼓励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对于使用非药物方式进行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治愈,一定要注意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性,病程反复发作的复杂性,准确灵活用诊断标准,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青少年的烦躁情绪,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LeboyerM,HenryC.Pathogenesisofbipolardisorders:geneticvul-

nerabilityandenvironmentalfactors.RevPrat.2005,55(5):487-492

[2]RischN,HerrellR,LehnerT,etal.Interactionbetweentheserotonintransportergene(5-HTTLPR),stressfullifeevents,andriskofdepression:ameta-analysis.JAMA.2009;301(23):2462-2471.

[3]KishiT,YoshimuraR,FukuoY,etal.Theserotonin1Areceptorgeneconfersusceptibilitytomooddisorder:resultsfromanextendedmeta-analysisofpatientswithmajordepressionandbipolardisorder.EurArchPsychiatryClinNeurosci.2013;263(2):105-118.

[4]张林,李乐华,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共同致病基因.2015,42(01):61-64

[5]李成,孙金荣,沙维伟,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3):156-158

[6]林鄞,曹莉萍,徐贵云.双相障碍的认知功能损害[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1):17-20

[7]沈峰,曾友娇,王学林,王玲芝,郭宇恒,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比较,2014,22(07),972-974

[8]安翠霞,董玲,王岚,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障碍患者听力功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3):264-267.

[9]孙树苇,系统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中的应用研究,2018,31(0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