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范黎丽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300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将其分为A组15例(一般化护理)与B组15例(无缝隙护理),对比满意度、焦虑与抑郁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三项内容。结果:B组(无缝隙护理)在三项数据对比上均优于A组(一般化护理),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关键词:急诊科;优质护理;无缝隙护理

急诊科为医院重要科室,接待患者病情危急,护理工作风险性极高,内容难度大。急诊患者接诊后,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工作,随时准备开展急救措施,完成常规基础护理工作,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1]。由此可见,急诊护理工作责任重大,任何微小差错都有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开展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事无巨细,应该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此次研究,选择30例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将其分为A组15例(一般化护理)与B组15例(无缝隙护理)进行护理研究,观察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30例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将其分为A组15例(一般化护理)与B组15例(无缝隙护理)。A组15例(一般化护理),男9例,女6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5岁,均龄(54.16±0.48)岁,住院时间4~12d,平均住院时间(8.44±1.21)d。B组15例(无缝隙护理),男8例,女7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4岁,均龄(54.76±0.28)岁,住院时间3.5~12d,平均住院时间(8.36±1.07)d。30例患者否认精神病史与过敏史,自愿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研究。A组(一般化护理)与B组(无缝隙护理)基本信息对比后,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

A组(一般化护理):(1)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急救护理;(2)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及其家属问题;(3)为患者进行输液、吸氧等常规护理措施。

B组(无缝隙护理):

准备工作:成立6人“无缝隙护理”小组,护士长统筹小组护理工作。召开护理研究会议,结合护理工作需求无缝隙排班,确保急诊患者任何时段都有护理人员负责监管。调阅B组15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其病情、病种划分护理等级,对于危重患者要给予密切关注,需要护士长加强巡视。经过研讨后确定无缝隙护理工作方案包括心理干预、不良事件、急救护理、常规护理四个方面。

心理干预:急诊患者病情危急,急诊收治后可以发现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不稳,无缝隙护理小组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安抚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为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要兼顾患者家属情绪,注意护理服务态度,耐心解答家属疑问,从而做到无缝隙心理干预。

不良事件:急诊护理过程中由于工作内容烦杂、护理工作强度大、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不佳等诸多因素,容易导致出现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等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事情发展加剧,影响正常护理工作的开展。一旦出现护理纠纷问题,应该立即将事件报告给护士长,迅速明确责任,及时承担过失,维护护理人员合法权利,保障医院秩序。

急救护理:急诊收治患者病情危重,进展性较快,随时可能出现脏器衰竭、呼吸停止等风险事件[2]。急诊护理人员要准备好急救药物与器具,一旦患者需要急救,护理人员能够立即到岗进行急救护理。

常规护理:急诊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输液护理、呼吸机护理、吸氧护理、消毒护理等常规护理内容,护理人员要按照工作标准要求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同时,要注意记录开展各项护理工作的时间、患者信息等内容,并与交班护士确认记录信息。

1.3对比项目

对比满意度、焦虑与抑郁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三项内容。满意度包括专业技术、服务态度、科室氛围三项内容,单项0~10分,使用我院自制“无缝隙护理满意度”评价表。焦虑与抑郁评分采用相对应量表,单项0~10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纠纷、投诉、事故三项内容。满意度数值高则护理模式效果佳;焦虑与抑郁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数值低,则护理风险性低,患者心理状态好[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型号版本:19.0)整理A组(一般化护理)与B组(无缝隙护理)数据。使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进行计量与计数数据对比,P<0.05则满足两组对比要求[4]。

2结果

2.1满意度

如表1:B组(无缝隙护理)在专业技术、服务态度、科室氛围三项内容均优于A组(一般化护理),P<0.05。

2.2焦虑与抑郁评分

如表2:B组(无缝隙护理)在焦虑与抑郁评分两项内容均优于A组(一般化护理),P<0.05。

2.3不良事件发生率

如表3:B组(无缝隙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一般化护理),P<0.05。3

3讨论

急诊护理对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急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困难重重,需要护理人员承担高风险与强工作量,护理工作标准要求高[5]。因此急诊护理中应该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全方位的覆盖护理内容,确保每个急诊患者能够得到优质护理,充分发挥护理在患者病情康复中的作用,尽量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根据文献资料显示,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赵润梅、梁义、马健康等人在无缝隙护理中均给予论证[6]。此次研究中,选择30例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将其分为A组15例(一般化护理)与B组15例(无缝隙护理)进行护理研究,其数据结果与上述讨论相符合,证明了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优质护理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模式优势明显,护理人员在进针护理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加以完善,充分发挥无缝隙护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娟,刘兴,任青青."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6):31-32.

[2]王玺.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效果[J].糖尿病天地,2018,15(4):107.

[3]赵庆芳.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模式对其的焦虑情绪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4):136-137.

[4]陆婧.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8,5(10):221.

[5]李琛琛.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8,5(6):164-165.

[6]赵润梅,梁义,马健康,等.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