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外联动创新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外联动创新发展

易城

广西宏观经济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8

摘要: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相关产业相配套,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空间集聚等功能的产业发展区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相对较晚。2015年广西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作出了加快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部署,制定了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区要建成100个左右的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目标任务。2017年出台了自治区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同年,认定了首批9大类38家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8年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取得显著成效,营业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15个,超过30亿元的有6个。

关键词: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资源集合

引言:

为了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广西坚持规划引领,以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引导和和督促各集聚区细化集聚区与全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和空间上的对接。对纳入首批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先推荐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优先安排自治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并在土地、税收、融资、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针对不同集聚区的特点,加强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指导和督促建设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交易平台、培训平台、融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和公共管理平台,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平台服务。创新投融资体制,每年开展银企对接和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或确定实力较强的投资主体,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的集聚区开发模式。

经过两年的发展,各市涌现南宁•中关村、研祥智谷项目、北海中电、柳州宁铁汽车物流、防城港东湾物流、贺州碳酸钙、桂林文化创意、崇左凭祥综保区、钦州中马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业态多样、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38家服务业集聚区呈现出投资增长快、入驻企业多、吸纳就业强、发展势头好、后发潜力大的良好态势。2017年,38家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7000多家,就业人数21万多人。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1632亿元,入驻企业1.4万家,从业人员43.4万人,营业收入超过1040亿元。在服务业集聚建设的带动下,全区服务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服务业贡献日趋增大。2017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8191.5亿元,增速达到9.2%,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2018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9260.2亿元,增长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5%,比去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步入服务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总体上看,广西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集聚区规模小、服务功能弱、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必须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坚定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之路的决心,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扎扎实实推进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内外联动,奋力把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新引擎。

一是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38家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强集聚区的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聚区与所在城区的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集聚区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是增强集聚区服务功能。搭建投融资、科技信息、检验检测、商务服务、政务服务、人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更优的创业环境。推动城区的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布局向集聚区延伸,加强集聚区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大幅提高吸纳产业集聚和企业入驻的能力。

三是提升集聚区创新能力。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集聚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集聚区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推动一些研发平台更多在集聚区设立,提高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开展招商引资和银企合作。积极为各服务业集聚区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以市为单位组织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活动,对落地项目给予支持。各市积极组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合作,开展服务业集聚区与金融机构举行银企对接活动,对融资成功的项目给予支持。

五是树立服务业集聚区品牌标杆。充分挖掘和发挥科技、文化、旅游、健康和制造业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和人才,充分利用政策和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有良好成长性的集聚区争创品牌,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使之成为业态集聚、生态协调、影响力较大的全国服务业集聚区品牌。

结论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战略要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将成为我区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为全区经济稳增长提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文丰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8(06):36-49.

[2]陈金龙.宁波港航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与突破重点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8(11):18-20.

[3]张明志,余东华.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贡献存在拐点吗?——来自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8(06):15-27.

[4]刘锐,郝新华.北京金融产业集群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基于金融企业大数据的分析[J].北京规划建设,2018(06):129-133.

[5]孙畅,王纯,张晴云.创新价值链视域下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2):55-62.

[6]吴瀚,杨兴柱.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时空特征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17(06):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