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5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段银军

段银军(泰州市海陵区苏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泰州225300)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85-02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以学龄前儿童居多,年龄(6.7+2.8)冬春季节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的71.5%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诱因占42.2,%45例检测过敏原阳性,阳性24例占54.4%其中食品占71.3%,皮疹为临床症状的首位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占其中有消化道出血表现占所有患儿都存活。结论过敏性紫癜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冬春季节好发感染为主要诱因该病临床表现典型预后好。

【关健词】过敏性紫癜儿童临床特点

1引言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1]该病临床表现各异,部分表现不典型,典型皮疹。出现前诊断困难,急性期易误诊、误治。现对5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及早诊断、以期与治疗提供借鉴。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儿科确认为过敏性紫癜的58例患儿,诊断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6.7+2.8)岁。

2.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儿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

3结果

3.1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和季节的比例

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小于3岁2例占1.7%,3-6岁25例占43.1%,7-10岁19例32.7%,11-14岁12例占20.7%其中以3-10岁为多见。发病季节1-3月份和10-12月份多见1-3月18例4-6月8例7-9月10例10-12月22例。

3.2发病诱因

见表1

发病诱因例

病毒或细菌感染35

其他部位感染5

食品13

药物5

3.3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以典型皮疹为首发表现45例,皮疹为分布于双下肢、臀部的出血性皮疹,高出皮面,皮疹也可见于头面部、上肢,干躯少见。

消化道症状,以腹痛为首发表现10例其中1例出现腹痛后12天才出现典型皮疹。腹痛表现为隐痛、或隐痛伴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其中9例伴有消化道出血表现1例转泰州市人民医院后随访治愈出院。

关节症状,以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3例,以膝关节、踝关节多见、局部肿痛,皮肤没有发红及热,活动受限。经治疗后关节症状迅速消失不留畸形。

肾脏表现,均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或蛋白尿。1例出现腰痛、颜面浮肿。

3.4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25例,升高33例,嗜酸细胞减少17例,正常31例升高10例,血小板正常19例,升高39例,治疗后血小板全部恢复正常,经治疗58例全部治愈,随访三个月全部恢复正常。

3.5治疗

给予所有患儿综合治疗,包括去除病因、避免高蛋白饮食、避免过敏因素刺激,有感染者抗感染治疗、抗过敏、解痉、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治疗、有消化道、关节症状给予激素治疗。除1例转泰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外后随访治愈出院,其他57例患儿经过治疗治愈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4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全身性小血管炎,病变可累及毛细血管、微动脉微静脉、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坏死、间质水肿血栓形成。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在本组病例中,学龄前儿童,以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与陈戟[2]报道的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占多数有区别。

过敏性紫癜发病诱因可能与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食物、花粉吸入、虫咬、预防接种等有关。感染因素往往占首位。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因素的T细胞数量功能改变,免疫功能上调,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尤其以IgA为主)相关。[3]IgA或其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引起免疫损伤。此外,细菌或病毒感染诱导外周单核细胞表达热休克蛋白70.,也参与血管炎症反应。过敏性紫癜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本组病例中,有感染表现的占总数70.7%左右,过敏原阳性占总数41.3%。因此,积极控制感染,消除过敏因素对本病治疗有意义。

过敏性紫癜表现方面,典型皮疹是诊断的关键条件,但在出现典型皮疹前仅有腹痛、关节痛等临床症状对诊断有一定困难。本组病例中以典型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有45例,10例首先表现腹痛,3例关节肿痛,以后才出现典型的皮疹。这些患儿的腹痛特点,症状与体征不符,往往症状明显,腹痛剧烈部位不确定,可伴有呕吐、便血,但体征却没有固定压痛、反跳痛。必要时可作胃镜检查,早期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多发浅表溃疡,十二指肠降部粘膜最严重。物异性的表现为班片状略高于皮肤的出血点及沿十二指肠粘膜皱壁呈环行分布的出血斑、糜烂、出血斑,颜色多样,常见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溃疡。

近年血小板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的意义受到重视,血小板不仅促进微血栓形成,同时兼具炎性细胞等方式,血小板通过自身颗粒及诱导中性粒细胞等方式,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通透性增高,促进免疫复合物沉积,加剧肾脏免疫损伤。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小板转化生长因子-13等作用所以早期进行血小板检测,为快速掌握患儿血液高凝状态提供依据,早期积极抗凝治疗对改善预后,尤其是减轻肾脏损害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过敏性紫癜有皮疹者诊断不难,无典型皮疹而有腹痛、关节痛患儿结合发病年龄、季节,可作血小板检查,必要时可作胃镜协诊。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690.

[2]陈戟.儿童过敏性紫癜218例临床分析[1]、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

[3]蔡洁,胡波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研究(1)国际儿科杂志,2001,37(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