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核磁共振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陈静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磁共振室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间就诊并且被怀疑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0例,然后对这80例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根据这8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结果显示这80例患者经检查后综合诊断均为急性胰腺炎,其中MRI的胰腺腺体异常,胰周炎性渗出、筋膜增厚等情况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上面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准确率更高,可以使医生更早明确诊断,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在今后的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可以对核磁共振检查(MRI)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检查;MRI;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33-02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主要是由于胰腺酶的消化作用而造成的胰腺功能障碍或者是其他脏器的损伤,而且其发病率高。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还不够明确,产生急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长期酗酒、感染、胰腺梗阻、血液循环障碍、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等[1]。急性胰腺炎发病时容易引起急性胰源性肺衰、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病变、肾衰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将危及患者的生命。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疽、腹膜刺激征、呼吸异常、休克、出血、恶心呕吐等[2]。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是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确诊。本文主要探究核磁共振检查(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现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间就诊并且被怀疑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0例进行试验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间就诊并且被怀疑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0例,全部80例患者均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等症状,且这80例患者的淀粉酶的水平严重超出了正常水平。患者选择时需要排除肝肾衰竭、脑出血、精神疾病、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本次选择的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25~7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0.12±7.8)岁。全部患者送往医院救治的时间为发病后48小时内。

1.2诊断方法

本次探究中选择的80例患者均接受MR和CT检查,其中MRI检查中所用机器为GE1.5T磁共振仪,CT检查中所用机器为飞利浦双层螺旋CT扫描机。检查要求:要求患者在进行诊断之前的8小时内禁食禁水,结果由两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来给出。

1.2.1磁共振检查(MRI)检查方法进行磁共振检查(MRI)时,首先在对患者检查之前,由护士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进行指导,使得患者可以对磁共振检查(MRI)的检查工作完全的配合。GE1.5T磁共振仪,扫描层厚为8mm,其层间距为1mm,然后搜集患者的横断位、冠状位的图像信息。其横断序列为T1DualEcho、T2WIFSFSE、DWI,而冠状位的序列为FIESTA、2DMRCP,增强扫描的序列为3DLAVA。患者检查过程中部分患者使用对比剂钆贝葡胺,它的主要作用是除外胰腺占位性病变、帮助排除伪影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其中DWI序列对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实质信号异常有显著检出率。

1.2.2CT检查检查方法CT检查选用的机器为飞利浦双层螺旋CT扫描机,检查过程中,首先使用扫描机进行扫描,其螺距为0.5mm,而层厚为5mm。部分使用高压注射器以3ml/s的速度给患者推注100ml碘海醇来进行造影。

1.3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本次探究中的数据处理选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χ2进行检测,若是P<0.05,则两组结果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若是P>0.05,则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是其具有可比性[4]。

2.结果

结果显示,本次选择的8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但是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核磁共振检查(MRI)在阳性和胰周渗液的检查均为100%,全腺局部增大的确诊率也为97.5%。而CT检查中上述三个数据分别为87.5%、81.25%、75%,可以得出核磁共振检查(MRI)比CT检查的准确度更高。两种测量方法结果上面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病情紧急,且变化迅速,患者患病以后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患者全身炎症病变,损伤患者的重要脏器,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必须尽早的对其进行确诊,找出患者患病的原因,同时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的性质,以使医生能够找出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结合影像学检查来进行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CT、B超、MRI等。这三种影响血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其中B超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的特点,对于症状明显、简单的急性胰腺炎检出率高,但是对胰周情况和病变原因的检出率低,同时伪影和血液流动会影响整个探查视野,影响B超诊断的准确性。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检查有重要作用,对成人的急性胰腺炎检出率高。若是在诊断过程中怀疑患者有占位性病变,可以进行增强扫描,以更加明确诊断结果。其在评定脏器衰竭预测、病变部位定位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诊断更具有优势。虽然CT检查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在使用CT检查时,若是使用了增强扫描功能,因为使用了造影剂,造影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变加重,因此在使用造影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除此之外,CT检查在无形态变化胰腺及周围渗出图像时可能会出现漏诊的情况。与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相比,MRI对胰腺和周围组织的成像更为清晰,其对早期胰腺实质信号的异常,同时对胰周渗液、胆道系统结石、胰管扩张、胰腺坏死等情况可以进行明确诊断,而且通过全方位、多序列进行诊断提高了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MRI检查适合用于CT检查中易漏诊及不能进行明确确诊的患者。除此之外,MRI对急性胰腺炎DWI序列阳性有较强诊断意义,在使用MRI诊断时,急性胰腺炎DWI表现为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细胞间的空间减小,限制了水分的自由扩散运动,因此其炎症胰腺信号呈现为高信号。

通过本次的试验探究可以从结果中直接看出MRI对胰腺实质初期改变、胰周渗出、阳性诊断率均高于CT检查。因此今后对进行胰腺炎的患者诊断中可以对MRI检查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以帮助患者尽早确诊。

【参考文献】

[1]刘彬彬,王蔚虹.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07)

[2]廖文戈,彭强,刘铭.胆管微结石与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05)

[3]高军业,臧金锋.核磁共振检查漏诊十二指肠乳头内小结石二例[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02)

[4]程宇星,冯志蠫,程晶,孙文.急性胰腺炎各证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