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0例临床分析

陈颖

陈颖

(湖南省娄底市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肺出血新生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5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立止血治疗。观察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2例(8.0%),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新生儿肺出血

引言: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发生在各种疾病的垂危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5‰,病死率极高。机械通气是利用呼吸机的机械装置产生气流和提供不等氧浓度,通过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和减少呼吸的能量消耗,以达到改善或纠正乏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酸碱平衡失衡的治疗措施。我科2011年3月-2012年5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50例,男32例,女18例;胎龄<37周28例,≥37周22例;体重<1500g12例,1501~2000g8例,2001~2500g8例,>2500g22例;发病日龄<3天37例,≥3天13例;原发病:围产期窒息20例,早产合并肺透明膜病13例,硬肿症4例,胎粪吸入性肺炎5例,重症肺炎4例,新生儿溶血症3例。

2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标准。(1)症状和体征:全部病例均有呼吸障碍,可见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吸气性凹陷、呻吟、呼吸增快、发绀、皮肤苍白或花斑;本组8例患者从鼻腔、口腔涌出鲜血,26例气道吸出鲜血或血性液体;(2)胸片:仅1例患者及时做胸片检查可见大小不等淡薄片状阴影,其余患者因病情重,本院无床边摄片未行胸片检查。(3)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酸中毒,其中代谢性酸中毒12例,混合性酸中毒14例。

3方法

全部病例均气管插管接史迪芬呼吸机,通气方式采用SIMV(压力控制+压力支持)模式。初调参数FiO20.5~0.8,PIP2.45~2.94kPa(25~30cmH2O),最高3.23kPa(35cmH2O),PEEP0.49~0.59kPa(4~5cmH2O),最高0.68kPa(7cmH2O),f35~40次/min,I∶E为1∶(1.2~1.5)。同时持续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定期监测血气、电解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治疗,观察组患儿首先采用蛇毒血凝酶(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批号:929212)0.5U静脉注射,然后0.25Ku气管内滴入并呼吸气囊加压1min,60min后再用1次,12小时后重复上述方法,直到肺出血完全停止。

4疗效判断标准

用药1d内肺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无进行性下降,为显效。用药2d后肺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湿性眼音较前明显减少;用药3d后肺出血停止,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稍下降,为有效。用药3d后肺出血稍减少或增多,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进行性下降,为无效。

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

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7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儿中有15例成功撤机,其中直接撤机9例;其余4例放弃治疗后死亡,2例治疗无效死亡。CMV对照组中9例成功撤机,其中3例治疗6h后仍FiO20.9、PIP40cmH2O、MAP12cmH2O、I/E为1:1时仍PaO24.6kPa、PaCO28.77kPa,改用HFOV治疗后成功撤机;其余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治疗无效死亡。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251112292%

对照组25811676%

8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多继发于早产、缺氧、严重感染、左心衰竭、寒冷损伤等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新生儿的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机制,出血性肺水肿机制,感染后免疫复合物形成-损伤机制、异常肺表面活性物质机制、氧自由基损伤机制、血管活性因子分泌失调机制、转录因子异常表达与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过度机制等。适当的呼吸机参数设定和调节,加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适当的呼吸机参数既可扩张肺泡,改善通气、换气功能,又可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一般来说,以PIP2.45~3.23kPa、PEEP0.49~0.68kPa较为适宜,过低的参数达不到治疗目的,参数过高则影响腔静脉回流,甚至导致肺损伤及颅内出血、心衰等严重副反应。当肺出血停止,病情渐稳定后依次下调FiO2、PIP、f,最后下调PEEP,调整参数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参数波动过大而造成肺损伤。当PIP1.96kPa、PEEP<0.39kPa仍能维持正常的血气,常表示肺顺应性趋于正常,肺出血基本控制。

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如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毒及出凝血障碍、补充血容量等,呼吸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发生肺出血时,病情已相当危重,往往出现呼吸不规则或频发性呼吸暂停。肺出血时大量血性液体充盈在肺泡及细小支气管内,既影响了气体进入有效的交换区,又影响了气体的弥散过程,使PaO2降低、PaCO2升高,因而需要通过辅助通气来改善机体缺氧的状况,以防止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对肺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手段。

肺出血易导致气道阻塞,影响呼吸机治疗效果,故须随时吸出气道内的血性分泌物,定时气道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或立止血以加强局部止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予输冷沉淀或血浆、全血以帮助止血及补充血容量。笔者常规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目的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使血压升高,改善微循环,减轻肺水肿和肺泡渗出,从而阻断缺氧所致的恶性循环。

总的来说,呼吸机治疗是抢救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手段,早期发现肺出血,及早上呼吸机治疗以及恰当的呼吸机参数设定及调节是抢救新生儿肺出血成功的关键因素。若患儿已口鼻大量涌血或合并两个以上原发病、血小板持续<100×109/L者,抢救成功机会极小。

参考文献

[1]王珍.新生儿肺出血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79

[2]莫宗举,郭瑶.立止血气管内给药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1):163-165

[3]AlKharfyTM.Highfrequencyventilationinthemanagementofvery-low-birth-weightinfantswithulmonaryhemorrhage[J].AmPerinatol,2004,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