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文本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4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文本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实践

任宪华

任宪华

摘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单一、教学内容的肢解、文本空白的忽视等原因,阅读的乐趣逐渐流失,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我们要依据发现式教学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通过挖掘细节、聚焦人物、剖析主题、品味语言等方式来解读文本空白的深层意蕴,让阅读教学更加厚实。但在解读空白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摆正“导演”位置,循序渐进地由扶到放;重视评价体系,着眼于多样化、灵活性,解决实践中的两大难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在文本中获得感悟。

关键词:空白;情节;聚焦;主题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

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从文章结构和积累英语知识的角度入手解析,推敲课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英语知识点,从词法、句法到结构,将原本拥有丰厚人文底蕴的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忽视了对学生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使阅读失去了乐趣.

二、问题提出的策略

1.挖掘细节: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建构文意

(1)摸清情节的“联系点”:摸清情节的“联系点”是指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等方面在前后情节中的联系;并且了解、掌握所学课文与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联系,摸清了情节的“联系点”,学生就能自主学习文本,去探寻情节的空白。比如:在短剧《TheNecklace》的阅读中,项链成为情节的联系点,因此,我们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Question:Doyouthinkitisnecessarytoborrowthenecklace?

笔者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小组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其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产生更多富有新意的见解。

学生1谈到:Thoughshecan’taffordjewels,shethinksshedeservesjewels.Shewantstoliveanoblelife.Everyonehastherighttopursuetheirdream.

学生2谈到:Thereisnoneedtoborrowthenecklace.Ifshehadn’tborrowedthenecklace,herlifewouldn’tbeenmiserable.

在学生们的众多陈述中,他们看到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的社会现实,引发对生活的感悟。

(2)深化心理的“延伸点”:深化心理的“延伸点”,是指在捕捉、发现教材中的心理刻画后,把挖掘文本空白的课堂“前伸后延”到更为广阔的课外学习领域,让学生在丰富的英语实践活动中,提高英语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培育创新精神。

比如:在《Anne’sBestFriend》中,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安妮内心活动,课文上两次描写了夜晚的天空:“Istayedawakeonpurposeuntilhalfpasteleveninordertohaveagoodlookatthemoonbymyself.”;“Thedark,rainyevening,thewind,thethunderingcloudsheldmeentirelyintheirpower.”教师抓住这两处细节的描写,设置了两个问题:Question1:WhydoesAnnealwaysseetheskyatnight?Question2:WhyisAnneafraidofthundersandlightingsomuch?学生1论述到:Shewantstogetclosetonature,butsheisafraidofNazi.学生2论述到:Fromthedescription,wecanseethestruggleinherheart.WecanlearnthehardsituationofAnne.

笔者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去体会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让学生展开想象,挖掘其中的细节空白,进而揣摩安妮的心理,让学生对文本理解横向纵向发展,一点一滴地汇集成一幅真实而悲惨的历史画卷。

2.剖析主题:引领学生思维走向多元

(1)在求异思维中拓宽主题的多元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求异思维,让学生做到“人无我有”,让其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挖掘新的主题。学习《Insearchoftheamberroom》一文,笔者让学生围绕“Theamberroom的重建”问题,以“自圆其说”为前提展开讨论,多角度、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1谈到:Itisnecessarytorebuildtheamberroom,becauseitisthesymbolofthefriendshipbetweentwocountries.Itcanhelppeopletounderstandhistory.学生2谈到:Rebuildingtheamberroomwillcosttoomuch.Thetrueamberroomislost.Thereisnoneedtocopythestyleoftheamberroom.

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其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丰富了主题的多元化。

(2)在求同思维中深化主题的多元化:在挖掘多元化主题空白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或探讨性的焦点问题,通过讨论争辩,再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使学生在认清是非曲直,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深化对主题理解层次上的多元化。

例如,《Savetheearth》一课,笔者让学生课外自学,把握主题后,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四人合作的探究小组,共同创作一个主题课件。并且依据课件的内容,结合生活中有关文本主题的种种现象,配一段二三百字的演讲,来陈述本组的主要观点。笔者要求每组选一个代表在课堂内激情演讲,展现本组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气氛活跃,每个小组都陈述了自己观点的依据,有人谈论野生动物保护话题,有人谈论环境保护等问题,同学们各抒其见。最后,笔者把学生认识统一起来归纳,学生们的这些见解都是围绕“反对暴力,尊重生命”这个主题的深化,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统一,变异为同,同时又做到了“人有我新”的境界。

(3)在联想想象中扩展主题的多元化:扩展主题的多元化是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主题,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

例如《Lifeinthefuture》主要讲述主人公LiQing在时空旅行前、中、后的所见所想。在处理文本时笔者发现该文主题浅显易懂,如果按照“疏通字词—内容理解”的方式来解读文本,只能让学生兴趣缺缺。因此,将“未来生活”,作为学生设计的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组员的想法,该主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憧憬和想象未来的生活,旨在培养学生预测未来的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对比,唤醒自然的意识,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学生们积极谈论了未来生活中的医疗、机器人、学校教育等各个方面。有的小组还以图画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未来生活。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文本主题扩展到我们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亮点,探讨生活的热点,激起生活的热情。

3.聚焦人物:引领学生个性化剖析

人物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更新情境点的空白,让各位学生不仅轻松自在地参与学习过程,也使得学生通过亲自的参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活学生跃跃欲试、共同参与的学习心态。

例如《OneMillionPound》一文中,有位老师成功地将课文相应的原作中结局描写片段文字引进课堂,教师让学生顺着课文的内容轨迹设想故事的发展情节,学生带着纯真,在描述中表达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在学生想象描述后,就势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阅读原作中主人公的一系列的生活变化片段,从读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知道,学生对人物命运的美好想象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问:现实中的主人公的命运为什么与自己设想的不一样呢?让学生围绕那一情境的点点滴滴,通过沙龙探讨、话剧表演等方式去探寻亨利身上的空白,从而体会亨利的人物性格。

学生1谈到:EventhoughHerywassohungry,hedidn’tpickthepearupatonce.Weguessedhewasstrugglingandhedidn’twanttobelaughedat.学生2谈到:WhenHenrybecamea

millionaire,everythingwaschanged.Everyoneadmiredhim.Sowecanseepeopleareatthemercyofmoney.

学生围绕主人公的剖析,进行探讨,从中我们在他身上发现了更多的“人性”,使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4.感悟情理: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1)咀嚼空白悬念,以充实文本内涵:文字是一种符号,文字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包含许多诸如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空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拓展,让学生通过细细咀嚼,反复品味,合理想象来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章中心人物品质,又能引发学生共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上《TheNecklace》一文时,在文章结束的时候,笔者问了一个问题:“玛蒂尔德在无意中得知自己所借的是假项链,她的心里在想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1谈到:ShewilllearnfromthisexperienceandChangeherattitudetowardslifeandfortune.学生2谈到:Shewillblameherselfforherfoolishbehaviour,becauseshetakes10yearstopaythepriceofthefakenecklace.

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掘文本所蕴涵的资源,“补白”文本对我们昭示、期待的内容,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生命的桥梁,才能让这一个个抽象的、无生命的铅字化作一个个跳跃的、灵动的音符。

(2)碰撞丰富情感,以提升理解层次:任何一部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感情。教师钻研时,不仅要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更应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波澜。教学时,在文本显情露意处,借助音乐、图像等媒介,造境设景,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细流或波涛共鸣。

例如在《Wildlifeprotection》的阅读课中,笔者播放了一组藏羚羊的生活和被屠杀的血腥片段,让学生了解到现今动物的危险处境,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屠杀场面,带给学生的是对现实社会的谴责与反思,对盲目行为的痛恨与呼吁,对动物的怜惜与责任。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问题1:Whyaresomewildanimalsindanger?问题2:Whoistheirenemy?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最终得出结论:Wildlifeisourfriends.Theycankeepthebalanceofnature.Toprotectwildlifeistoprotectourselves.然后,我们进行讨论:Whatcanwedotoprotectthewildlife?学生发言踊跃:学生A谈到:Avoidbuyinganyproductsmadefromendangeredanimals.学生B谈到:Protecttheenvironmentsothatanimalscanenjoytheirlifeintheirhabitat.

学生C谈到:Formagoodhabitofdiet.Stophuntingwildanimalsforfood.

通过讨论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愿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具体行动起来了。利用教材资源对话题进行一定地延伸和扩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5.品味语言:引领学生解读“弦外之音”

(1)以文本为中心,学会揣摩语言,体会不同语言的魅力:教材当中的作品往往是文质兼美的,同时留下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语言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像、去探究。

例如,在学习《EnglishPoems》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诗歌语言魅力渗透在每字每句中,笔者先让学生自行朗诵材料上的诗歌,让学生去品味作者的语言,通过学生深入的研读,细细体味琢磨,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轨迹,根据自己所感去勾勒那些美妙的画面,真正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接着笔者安排学生去对比两首诗歌,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中西方诗歌表达的不同。

BrotherWheresheawaitsherhusband

Beautiful,athleticOnandontheriverflows.

Teasing,shouting,laughingneverlookingback,

FriendandenemytooTransformedintostone

MineDaybydayuponthemountaintop,

windandrainrevolve.

Shouldthetravelerreturn,thisstonewouldutterspeech.

学生1谈到:ChinesepoemsdescribethestoryveryindirectlywhileEuropeanpoemsexpressfeelingsdirectly.学生2谈到:Chinesepoemsisnoteasytounderstand,becausetheyfocusontheartisticconception.Europeanpoemscanusesimplewordstotouchpeople.通过对于语言的揣摩,学生领悟了语言的魅力所在,体验了文化冲突。

(2)以文本为基础,寻找作品中文化内涵的空白,增进文化理解:教师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的空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留心抓住契机,将矛盾引进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深入地研究语言,而且还能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

例如在上《BodyLanguage》一课时,针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初次见面时按照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向对方问候,结果却遭遇了尴尬的这个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造成尴尬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文化不同所导致的问题。接着让他们去分组表演肢体语言,并讨论总结其在中国与美国的异同,使同学们通过表演、思考、讨论、总结,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起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的反思

1.摆正“导演”位置,循序渐进地由扶到放: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文本空白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知道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如果先“扶”着学生去挖掘文本空白的切入口,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在必要时作适当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

2.重视评价体系,着眼于多样化、灵活性:要做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对待,对学生的成绩的评估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要建立一种发展的全面的动态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个体最大程度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2011.

[2]李杰.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9).

[3]庄志琳,沈萃萃,唐明霞.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葛文山.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以一节评优课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

[5]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PatsyM.Lightbown&NinaSpada.语言学习机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9]吴海飞.“主题阅读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1).

[10]于永正.把多读书落到实处[J].人民教育,2013(13-14).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3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