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患者烧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 2

针灸科患者烧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徐春芳

徐春芳(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成都610016)

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疗技术,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在针灸的过程中,常常借助火和热力来施行治疗、如艾灸、拔罐,红外线照射等。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称为烧伤。笔者将2009年至2012年8月我科发生的烧伤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9年至1012年8月我院针灸共发生烧伤事件12例,烧伤面积均小于全身体表面积的1%。其中Ⅰ°4例,浅Ⅱ°8例,深Ⅱ°1例。

1.2原因分析

1.2.1拔罐导致烧伤3例,均为浅Ⅱ°。有2例为实习生操作时蘸取酒精过多,燃烧的酒精洒落在患者身体表面,导致皮肤水疱,疼痛;1例患者因留罐时间过久,导致局部出现集簇状小水疱。

1.2.2红外线灯导致深Ⅱ°烧伤1例。该例患者男性,76岁,治疗时感觉小腿凉,于是降低红外线灯头进行局部照射30分钟,患者当时未诉不适。次日发现患者小腿腓肠肌下1/3处约有2cm×2cm面积有红肿、水疱,痛觉不明显。该患者为老年人,对热反应迟钝,红外线灯头距离皮肤太近导致灼伤皮肤。

1.2.3使用镇痛灸和聚能TDP灸疗贴,导致烧伤有4例,均为浅Ⅱ°。二者均为发热膏药,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使用镇痛灸致烧伤1例,因患者使用镇痛灸后未贴温控贴,12小时后发现右肩局部水疱。使用聚能TDP灸疗贴烧伤有3例,均为患者睡前将聚能TDP灸疗贴粘贴于腰骶部,次日早上发现局部水疱与疼痛,可能因患者夜间平卧位时膏药受压后长时间与皮肤紧贴,局部热量蓄积过多,导致局部烧伤。

1.2.4盒灸和悬灸时导致烧伤5例,其中4例为Ⅰ°,1例为浅Ⅱ°。悬灸时为了保持热力,常需要抖去灸条表面的灸灰,当动作过猛时会使灸条断裂,断裂的热灸条落在患者皮肤上导致烧伤;灸盒内温度过高,距离皮肤太近,长时间炙烤会导致皮肤灼伤;灸盒铁丝网有破损热灸条碎屑落在皮肤上;病人突然变动体位时灸盒内热灸条倾倒落在皮肤上;以上原因均可能导致烧伤。

2创面处理

根据烧伤的不同深度对该组患者进行创面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2.1Ⅰ°烧伤:局部常出现红斑、烧灼痛。烧伤后立刻涂湿润烧伤膏,涂抹膏药时注意动作轻柔,以免加重损伤。湿润烧伤膏可使烧伤组织保持湿润环境,避免干燥损伤刺激,防止空气对创伤的侵袭,保护疼痛末梢神经,使疼痛减轻或消失[1]。

2.2浅Ⅱ°烧伤:如果水疱完好,局部消毒后,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疱内液体,用无菌干棉签轻轻挤压,使水疱皮平贴于创面,用湿润烧伤膏敷于创面,覆盖无菌纱布;如果水疱皮残缺不全,用生理盐水清创后用无菌棉签吸干,涂上湿润烧伤膏,然后敷上一层消毒纱布,在于上面涂上一层湿润烧伤膏,外面用大块消毒纱布覆盖。如果创面清洁无感染,每次只更换外层纱布,在内层纱布上加涂湿润烧伤膏,并喷少量庆大霉素注射液,每天换药2-3次,6-7日后创面愈合[2]。如果创面有感染,应及时清除分泌物,勤换药,保持创面清洁,一般2周内可以痊愈。本组患者无感染现象,均在14天内愈合。

2.3深Ⅱ°烧伤:已经伤及皮肤的真皮层。本例患者烧伤后治疗5个月后痊愈。初期每日给予碘伏涂擦创面,覆盖无菌纱布。一周时创面无分泌物,无感染。3周时出现暗红色厚痂,局部有压痛,给予庆大霉素湿敷。每日换药一次。2月后创面出现明显凹陷,周围组织炎性发红,痂壳厚呈月牙形,去掉痂壳后,涂上碘伏。3个多月后创面未愈合,请外科会诊后,给予反复削痂,清除不健康组织,每周2次换药,最终痊愈。该例患者愈合延迟的原因可能是:未及时去痂和清除坏死组织。烧伤后痂下组织的细菌量可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多,如未及时除痂,不但影响正常肉芽组织的生长,还会导致创面感染,创面出现凹陷、晦暗,经久不愈。烧伤组织由开始的凝固性坏死经液化与健康组织分离,需要2-3周,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有侵入性感染的威胁[3]。此时应积极采取外科削痂治疗(清除坏死组织至健康平面),才能防止感染,缩短疗程。

1.3防范对策

1.3.1回顾分析烧伤事件发生的原因,以提高对烧伤风险事件的预见能力,为科室风险预警提供方向。提倡实施无惩罚报告制度,以减少漏报或瞒报现象。鼓励大家积极报告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事件,对有效阻止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的报告人,应该给予表扬或奖励。每发生一起不良事件,均要组织大家讨论,并分析原因:是操作者安全知识缺乏吗?是责任心不够吗?是人力资源不足吗?是设备本身的缺陷吗等?如果是安全知识缺乏,就要组织科内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如果责任心不够,那就要在管理工作中对其重点提醒,多检查,常督促;如果是人力资源不足,管理者就要考虑人力安排是否得当,下属工作起来有没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并适当调配其工作内容;如果设备存在缺陷,那就要及时更换或维修,如TDP灯头松动,灸盒铁丝网有破洞,应立即停止使用。

1.3.2做好科室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尤其是重点讲解针灸常见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培训内容如拔罐、悬灸,温针、灸盒、红外线灯的正确使用,灸灰的处理等。在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严守操作规程,悉心指导,做好每一个细节,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拔罐时引火签不可蘸取酒精过多,以不滴注为宜,禁忌将酒精倒进火罐内使用。悬灸时要用镊子轻轻刮去灸灰落于弯盘内,不可用力抖动灸条,防止热灸条断裂。悬灸和灸盒时应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调整至合适距离。温针灸过热时可使用隔热板。使用红外线灯应保持距离在30-50cm左右,不可低于30cm,对老年人和感觉迟钝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操作者可用手去感觉患者皮肤承受的热力情况,估计距离是否安全和有效。留罐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为5-10分钟,个别患者2-3分钟即可,拔罐后立刻启用定时器,按时起罐,不能耐受者提前起罐。

1.3.3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向患者讲解针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针灸过程中不可随意变动体位,如有特殊需求,立刻告诉医护人员,防止患者体动时灸盒倾倒。使用镇痛灸和聚能TDP灸疗贴时,应告知患者如下内容:当镇痛灸轻度发热时,必须立刻贴上温控贴,否则会烫伤皮肤;发热膏药尽量在白天使用,因此时患者清醒,感到烫时可及时进行处理;如果必须夜间使用,则需要在皮肤与膏药之间隔数层纱布,不可让膏药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腰骶部用药。如果局部出现水疱,应告诉患者勿将其抓破,因完整的水疱皮可防止感染,减轻疼痛,加快创面愈合,不可将其撕掉,并尽快到医院处理。

参考文献

[1]徐培育.湿润烧伤膏治疗烧烫伤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89-90.

[2]陈传江.针灸理疗科临床中烧烫伤的预防与处理.中国民间疗法,2002,10(6):12-13.

[3]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