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与对策

戴雅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误区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在本院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100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用药错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临床使用抗生素的主要误区包括临床指征不准确、药物敏感性试验不足、联合用药过程不规范、临床剂量选择不当等。结论: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谨慎合理用药,并遵循一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尽量避免误用药,以保证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提高药物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误区;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6-0255-01

0引言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临床疾病。虽然该病的发展和病情程度不同,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就会给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此外,医务人员在给儿童服药时应格外小心,因为儿童身体发育不成熟,耐受性差,易受外界理化因素的干扰,如果临床用药不当,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反应,会对儿童的身体状况和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这项研究报告如下详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100例,其中存在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半年到12岁不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4±2.03岁。收集的儿科患者数据均符合本研究的实际需要,根据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并对收集的儿科患者进行科学的临床治疗干预,以加强针对性治疗。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患者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研究比对使用。

1.2方法

回顾分析这100例患者收集到的儿科资料,总结临床治疗药物失误,并针对结果提出科学的现场应对策略。本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首先,有必要为儿科患者选择科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因为抗生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长期的临床治疗会导致人体产生耐药反应。其次,必须科学地检查和诊断患者的症状,然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检查和诊断是所有药物临床干预的起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第三,观察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剂量,严格掌握科学的用药方法。第四,科学的选择准确的用药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者的时间不良等情况造成的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第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充分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综合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对药物的抵抗性,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第六,重视预防儿科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病症。因为儿童群体的患者存在与成年人身体机能差异的情况,需要重视平时儿童的健康饮食习惯,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宣传和教育呼吸道健康知识。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一般线性模型中的单变量(Univariate)分析检验,多重比较用LSD检验。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用Pearson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n)率(%)表示,t检验、X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本研究的操作以及相关临床治疗信息的记录和总结,可以发现抗生素在儿科呼吸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是不科学的,对儿科患者的药敏试验也不够。没有清晰的认识药物应用剂量准确性,药物应用不良反应,以及联合用药的不稳定因素等问题。针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临床用药应对策略后,临床用药失误几率明显降低,与采取干预措施前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用药误区: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鼻塞、咽痛、反喂养等。病原体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子可导致上述症状。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需明确病因、掌握病原体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不能在治疗初始阶段便采用高级抗生素治疗,以免严重影响患儿日后的治疗。常见的用药误区总结如下:

一是病原体种类不明确便盲目应用抗生素:小儿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根据临床研究,大多数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约占90%,只有约10%的感染是由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患儿出现病原体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腹泻等,有时临床往往在未明确病原体种类的情况下,便依据治疗经验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其中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磷霉素、克林霉素、抗生素的应用不当有可能导致患儿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甚至引发患儿菌群失调。

二是固定用药模式或不进行药敏试验:在儿科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中,临床实践积累了采取固定抗感染治疗模式的经验,但这种治疗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同患儿发病的病因、体质均有所不同,采用固定模式用药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还可能出现极少数患儿对所应用抗生素过敏的情况,造成病情恶化。

3.2解决对策

一是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为避免药物过敏反应,有必要根据患儿治疗前的诊断,采取有效、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法。药物应用前应进行药敏试验。如需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首选药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以免药物毒性作用积累,明确所应用药物对机体不同器官的的不良反应,如联合用药会对同一器官产生副作用,应避免此种药物的联用。抗生素的用药方法还需依据药物在机体的代谢特点决定,如青霉素、头孢噻肟钠等药效维持时间短的药物,应每日多次给药。

二是抗生素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用药前,医生应首先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制定针对儿童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并需区分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明确患儿目前情况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明确所感染病原体的类型,选取杀菌效果最佳的抗生素。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等优先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考虑抗生素使用不当有可能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治疗临床症状轻微的患儿时,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4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得到以下结论,重视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内容,重视药物滥用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效避免药物滥用,可提高儿科患者的安全性,确保儿科患者的安全,可以尽快康复,有助于促进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工作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此外,未来预防传染病的理念是减少小儿呼吸道感染数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荣会.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0):89-90.

[2]梁东靖.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5,(25):314-314.

[3]郑建敏.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J].医学信息,2015,(5):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