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

黄灿

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

□黄灿

〔摘要〕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反之,即他乐意接受并且很好的消化他。”因此我们必须告别填鸭式的课堂,还学生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求知欲的趣味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兴趣激发

1课堂导入要引人入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史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比如我在上《难亡九一八》时,先播放了《松花江上》。沉重、悲状的歌声将学生带回到七十多年前,成千上万的人民被迫离开可爱的故乡,发出强烈的呼喊!随着歌声的结束,激发了学生想要了解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

2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富于哲理,它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比如说讲到夏、商、西周的历史时,什么是商人?今天我们都知道是做生意的人,其实本意并非如此。商人的本意,就是商朝的人,商民善于经商,所以后世将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商人什么都卖的,最后不就把自己的国家也经营给周了嘛。这就如笑话一般即让学生轻松一笑又让学生记住了历史知识。

3课堂的过渡要自然流畅

我们看电视时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节目即使频繁插播广告我们依然坚持看完,那是因为插播广告的时间恰到好处,往往都给我们留下了悬念,吸引着你继续观看。一堂好的历史课由于一部吸引观众的电视剧,如果过渡生硬,很可能就使得学生失去了兴趣,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很难将学生再次拉回课堂,如讲到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时,我在课堂上提出:“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发生吗?”我要求学生分析一战前的形势,逐渐引导学生认识“萨拉热窝刺杀案”只是给战争的发动者一个绝好的借口,加深了学生对一战发生的必然性的认识之后,再了解战争的经过。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环节”但正是这个“小环节”增添了教师的教学魅力。

4多设置“悬念”保留学生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多设置“悬念”是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之上一个好方法。比如在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通过图表分析学生得出结论在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占据优势,“面对这一情况英国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又如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后提问“罪恶的鸦片战争受到中国的抵制,英国会有何举动?”“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是否还会发动鸦片战争?”这一连串“悬念”的设置将学生紧紧的吸引在课堂之上。

5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适应新课改要求,转变自身角色。现代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并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不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和同学们一起观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社会场景和人物活动,仔细观察作品的风格和其中房屋、酒楼及人物活动状况,发挥想象力,描绘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繁荣的历史画面。接着组织学生讨论:《清明上河图》描绘什么样的场景,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街道的设置和汉唐有何不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朝市民经济生活那么繁荣?最终使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成为历史发展的“当事人”。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6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教学中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自学;而某些复杂、综合性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老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例如在讲解西安事变时,关于蒋介石是杀是留的问题,我设置了一个小小辩论赛,一方面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界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又如,在《钢铁长城》这一课中国设计一个军事专题报告会:我把军事部分分为四个专题,陆军、海军、空军、把全班分成三个组开展专题报告,要求学生多配合军事图片和视频讲解。学生们非常踊跃,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增长了知识。

7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且信息量大,课堂效率高。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先让学生观看黄海战役的两个片段,在学生看的时候,对学生提出看完两节电影片段后有何感受?这时学生在内心深处会被战争感染,学习情绪高涨,一个个都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使用图片往往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一刹那,我展示了一系列高清晰的图片,给学生在视觉上造成强烈的心灵震撼,感受到我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讲到“大跃进”的时候,展示稻田上坐着一个小女孩的图片,问学生根据常识你认为稻杆能承受一个小女孩吗?我再指出实际下面还放着一只凳子,学生在笑声中也意识到了当时浮夸风盛行。但我认为也不能过分依赖电化教学,它毕竟只是我们教学的手段、工具,而整个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学生的交流、答疑解惑等等,大量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老师来完成,老师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体。

总之,一堂好的历史课就像一门艺术,耐人寻味,上一堂历史课容易,上好一堂历史课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总结,精益求精。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