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杨程文

/ 2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杨程文

杨程文谭宜娜何清桂莫家帅

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100

【摘要】目的是分析治疗心脑血管内科慢性心肌缺血的不同方法,观察和分析其临床效果和记录,并详细讨论相关数据。方法从从我院心血管科选取9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并用不同的治疗进行观察。对照组给予最常见的药物和一般日常护理,实验组结合氯吡格雷和人类心理日常护理,观察临床效果。仔细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从总有效率差异的深度分析来看,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实验组远高于对照组(x2=5.671,P<0.05),观察和区分临床症状和表现,两组均在用药前接受治疗。心绞痛频率持续时间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t=9.246,P<0.05)。从患者满意度方面分析其差异情况可知,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方式和改善效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x2=6.427,P<0.05)。结论ClopimeMatthew和全面的护理可以改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这对提高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

引言

急性心绞痛是患者受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或者缺氧,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胸痛、胸部不适等。急性心绞痛具有持续时间长、疼痛感强、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心绞痛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急性心绞痛患者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率成为现阶段临床医学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本院随机选择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9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参与实践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急性心绞痛治疗的若干患者中选取90例,对照组(n=45)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41~76岁,平均(59.2±2.4)岁,病程1~11年,平均(6.11±1.02)年;实验组(n=45)男、女比例为22:23,年龄40~77岁,平均(59.3±2.1)岁,病程1~10年,平均(6.05±1.03)年。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后续研究的对比。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干预治疗,主要使用药物包括硝酸醋类、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连续口服治疗1个月。依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进行药物使用剂量的合理化调整,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动态心电监护,每隔2周进行1次心电图复查治疗。实验组患者结合氯吡格雷与心理护理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药物选择:一般药物的使用与对照组方式相同,氯吡格雷每次的使用量为75毫克,每天服用1次,服用方式为温水口服,连续使用四周。②心理护理:除普通护理的内容外,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关注,因为患者的情绪会影响患者的血压和心跳速度,对此病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安慰和开导,避免加重病情。

1.3疗效判定

1.3.1总有效率的评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和相关检查结果,疗效的判定分为三种:①显效:心电图检查结果无异常,疾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②有效:心电图检查结果有异常,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有轻微的临床症状还未完全消失;③无效:心电图检查存在明显异常,且与治疗前相比无好转迹象,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率之和。

1.3.2患者满意度评价

在治疗一个疗程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询问,内容包括用药情况、身体恢复情况、护理质量等,满分100分。90分≤满意,60分≤基本满意<90分,不满于<60分。

1.4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满意度和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的表现等相关数据采取SPSS19.0软件分析,x2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总有效率情况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显效:有效:无效=23:20:2,因此总有效率为95.56%;而对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11:15:19,所以总有效率为57.78%,明显低于实验组(x2=5.671,P<0.05)。

2.2两组患者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比较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经一般药物结合氯吡格雷治疗,并行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降为(2.83±1.02)分钟,每日发作频率为(1.14±0.16)次;对照组经一般药物与普通护理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降为(4.37±1.15)分钟,每日发作频率为(2.32±0.71)次,组间数据对比均有显著差异(t=9.246,P<0.05)。

2.3两组患者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比较

实验组中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24:20:1,总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中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15:18:12,总满意度为76.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x2=6.427,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3讨论

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2种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力性心绞痛与急性心绞痛之间的临床症状表现,其中包括:静息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期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初发性心绞痛。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调理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心绞痛的发病率,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恢复。因此,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结合氯吡格雷使用以及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是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优质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语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在常规用药方案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更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涛峰.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7):671-672.

[2]乐玉.急性心绞痛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7):14-15.

[3]陈玉国.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67-167,168.

[4]杨锐.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22-23.

[5]黄志琴.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饮食保健,2016,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