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

邹燕

江苏省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214101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5年-2016年收治的269名产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产后抑郁将269名产妇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收入状况等基本资料,分析不同基本资料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非抑郁组产妇中顺产比例、婴儿性别满意率、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产妇健康良好、家属感情支持比例等均高于抑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发生原因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产后抑郁发生,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后抑郁;原因;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产后抑郁是产后性激素分泌、社会角色变化及心理变化等因素所致,抑郁状态下产妇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显著降低,进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甚至产后出血,产后康复也明显延迟,为此介入有效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产后抑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院产妇发生抑郁的原因,以探寻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产妇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69名产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产后抑郁将269名产妇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抑郁组43例,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年龄(27.2±1.6)岁,平均孕次(2.8±0.7)次,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28例,平均产次(1.9±0.5)次,非抑郁组226例,年龄在23-39岁之间,平均年龄(26.9±1.7)岁,平均孕次(2.6±0.8)次,其中初产妇59例,经产妇167例,平均产次(1.7±0.7)次,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产后抑郁原因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大类,生理因素包括激素因素、遗传因素及年龄等。激素因素,产妇分娩前后体内激素分泌发生急剧变化,产前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量均显著增高,当胎盘剥离后各种激素水平又会急剧下降,这种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减少,进而产生抑郁情绪。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有既往抑郁症病史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也更高,此类产妇对抑郁症有较高的易感性。年龄因素,未成年怀孕者在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均未做好相应准备,年龄较大产妇分娩时的疲劳感,加上对新生儿健康的担忧,也会增加抑郁发生率。生活习惯,分娩后身体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加上夜间新生儿吵闹、喂奶、换尿布等会导致产妇睡眠不足,产妇易怒、烦躁和心生委屈[1]。生理因素包括性格、角色缺失、社会因素及家庭情感支持等,产妇性格,性格内向、偏执、敏感的产妇发生抑郁的机率更高,部分完美主义者对当母亲的期望过高,因一时无法适应新角色而导致心理失衡。社会因素,产后获得的心理和物质支持越多,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就越低,社会支持因素包括家庭成员感情支持、经济收入状况、工作压力及居住环境等,加上部分产妇对于母亲角色缺乏正确认知,也会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娩方式及婴儿性别,大量文献资料和临床资料表明,剖宫产和助产会增加抑郁发生率,加上部分产妇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对婴儿性别过分看重也易发生抑郁[2]。

1.3研究方法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调查分析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社会文化因素、产后心理等资料,具体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婴儿性别、家庭情感支持等基本资料,分析不同基本资料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非抑郁组产妇中顺产比例、婴儿性别满意率、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产妇健康良好、家属感情支持比例等均高于抑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产后抑郁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此期间从心理、生理等各方面介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定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孕期保健宣教,指导孕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详细了解孕妇的年龄、性格特点、产次、孕次、家庭收入情况、夫妻关系、受教育程度等,根据孕妇基本情况分析其可能存在发生抑郁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干预措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产前向产妇认真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帮助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育观,尤其是针对产妇性格个性、身体状况等介入干预措施,消除产后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期间指导家属给予产妇相应的情感支持,帮助产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尤其是指导产妇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以便产妇能更多获得来自家人的物质和心理支持。生活习惯及认知干预,帮助产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指导睡眠不足产妇如何学会与新生儿同步休息,讲解新生儿喂养和护理知识,帮助产妇快速进入母亲角色,鼓励产妇快速实现社会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旭娟.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39(4):122-124.

[2]魏凌.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囚和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