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脑卒中实施三合一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低龄脑卒中实施三合一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朱党辉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对低龄脑卒中实施三合一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接收的70例低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日常活动能力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合一心理干预可以缓解低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行为能力,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应对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低龄;脑卒中;三合一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导致脑卒中患者近年来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脑卒中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往往存在情绪异常以及生活工作能力的缺失,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小的负担[1]。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照,对认知、行为、人文主义三合一的护理干预手段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接收的70例低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下,平均年龄为(36.7±5.8)岁。纳入标准为患者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在1周内,无智力障碍,无其他严重的合并症且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神经内科护理。

观察组采取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及人文主义疗法结合的三合一心理干预,每次干预时长为30min,每隔2~3d进行一次直到患者出院。①认知疗法: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解释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和治疗原则,与患者讨论脑卒中的预后,让患者意识到坚持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致残风险,及早纠正错误和消极的认识,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2]。②行为疗法:通过干预行为学习过程来纠正错误行为,让患者根据生理反馈型放松训练的提示进行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的康复性训练,当患者完成任务是给予称赞和奖励,帮助患者强化训练,达到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目的。③人文主义疗法:人文主义认为自我实现的受阻导致了心理障碍。以此为据,要倾听患者的倾诉,通过沟通明白患者的内心需求,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在应用以上方法的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3]。

1.3评价标准

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对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采用焦虑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共20个项目,总分为80分,分数越低表明恢复情况越好;采用抑郁评价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同样分20个项目,总分为80,且分数越低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4],包括14个项目,16分以下为正常,16以上表明功能下降。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及组件对比采用t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院时和出院时两者患者的的抑郁、焦虑、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于下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多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人体的危害严重,有不少患者产生复发甚至终生不能恢复。脑卒中近年来在我国有低龄化的趋势,急需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和普及。本研究表明,三合一的干预护理对于脑卒中住院患者的情绪、行为能力等评价指标的改善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福娣.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王小芳.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01:83-86.

[3]姚福娣,张运生,黄志红,郭晓娟.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20:99-101.

[4]张炽轩,郭佩芬,郭倩媚,霍间甜,周平.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0:1138-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