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与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与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王伺伟

沐阳县人民医院江苏沐阳223600

【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治疗措施及影响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旨在为临床有效救治及早期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救过程及预后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服毒量、服毒至就诊时间、服毒至洗胃时间、服毒至血灌时间、白细胞计数均大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血液灌注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因素包括服毒量、就诊时间、服毒至洗胃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急救;预后;影响因素

百草枯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泊拉夸特,克灭踪,为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且缺乏有效地救治手段,口服中毒死亡率极高[1]。百草枯中毒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尤其在肺、肾的浓度较高,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全身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幸存者也常遗留严重的肺纤维化,预后不佳[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救过程及预后情况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旨在为临床有效救治及早期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20-71岁,平均(34.7±8.7)岁,为自服或误服20%百草枯溶液中毒,剂量10-200mL,平均(35.9±8.0)mL。就诊时间20min-6h。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按6个月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29例,存活组23例。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服药剂量、就诊时间、血清药物浓度、服毒至洗胃时间、首次血液净化治疗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预后等。排除合并肝、肾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及其他类中毒患者。

1.3急救措施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行洗胃、导泻、补液、利尿、大剂量VitC、VitE、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脏器功能保护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吸氧等常规治疗。吸氧后仍不能纠正的低氧血症伴呼吸衰竭患者,予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治疗。39例患者行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出现肾功能不全患者予血液透析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死亡组服毒量、服毒至就诊时间、服毒至洗胃时间、服毒至血灌时间、白细胞计数均大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血液灌注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百草枯中毒尚无特效药治疗,临床抢救百草枯中毒的措施包括洗胃、导泻、利尿、抗氧化、免疫抑制等一般治疗和血液灌流,防止肺纤维化等。目前临床研究主要侧重于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对于判断病情发展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服毒剂量

本文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服毒量较大,表明中毒量与致死率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百草枯中毒的致死剂量为1-3g,超过20mg/kg患者多数死亡。相关研究亦[3]证实其中毒致死率与口服剂量有明确关系。

3.2时间因素

百草枯口服吸收迅速,服药后0.5-4h达到血药浓度高峰。由于没有特效解毒剂,彻底清除毒物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对口服中毒而言,就诊越早,洗胃越早越彻底,毒物吸收越少,死亡率越低,预后越好。血液灌流的早晚与患者的存活与否有很大关系。灌流越早,病死率越低。本文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服毒至就诊时间、服毒至洗胃时间及服毒至血灌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血灌次数差别不大,可见多次灌流并未改善患者预后,与文献报道一致[4]。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随着时间的延长,百草枯迅速分布至肺泡细胞及全身重要组织器官,血浆百草枯浓度随之下降,多次血液灌液意义不大[5]。

3.3白细胞计数

本文结果显示,死亡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白细胞水平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百草枯产生的氧自由基可直接刺激许多炎性细胞表达炎症介质,引起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聚集、浸润,并释放更多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引起组织损害。

总之,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应早期(尽可能在中毒后5h内)全方位治疗,以争取延缓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鹏,梁宇光,何跃忠,等.百草枯中毒的基础研究及救治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23(5):364-366.

[2]代将,施阳.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0,22(3):564-566.

[3]刘鹏,何跃忠,王浩春,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3):212.

[4]王良慧,张泓,戴成才,等.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2):249-251.

[5]邓朝霞,熊建琼,王涛,等.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2):92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