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

努尔艾力?艾尼瓦尔木巴拉克沙吾尔丁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848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止诊治的60例PTMC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分析CT检查在PTMC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总结CT扫描时PTM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在单发病灶、双发病灶、多发病灶以及总检出率方面均与手术病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CT检查发现76枚,瘤体的直径为0.2~1.1cm,均值(0.57±0.16)cm。CT提示病灶均为结节状,且边缘较为光滑平整;CT检出的76枚病灶中62枚均呈现为低密度,12枚呈现为等密度,2枚呈现为斑片状钙化特征;除钙化病灶之外,其余病灶均表现为密度均匀且未提示囊变和坏死情况,瘤体的CT值为40~96HU之间,增强之后表现为均匀强化特征,且强化的程度<周边正常的甲状腺组织;12枚瘤体具有钙化情况,包括细颗粒状的钙化瘤体8枚,粗颗粒状或者斑片状的钙化瘤体4枚。结论PTMC患者的典型CT征象表现为平扫低密度、细颗粒钙化等,通过增强CT薄层重建有助于更好地显示上述征象,然而针对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者以及瘤体直径小于0.3cm者则通过CT扫描难以发现,应引起注意。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CT;作用

近年来临床中甲状腺癌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指出[1],年龄超过45岁的甲状腺癌患者其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数为微小癌,即直径小于1cm,对于甲状腺微小结节病灶的明确鉴别和诊断也是现阶段临床中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诊断的重点研究课题。CT扫描是临床中对各类疾病进行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手段,本次研究重点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起,到2018年12月止诊治的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患者均经由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男性1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32~76岁,年龄均值(52.4±0.3)岁。患者均是通过超声体检疑似甲状腺结节者,应用CT做进一步明确诊断。

1.2方法

应用我院64层螺旋CT行扫描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保持仰卧位,并保持颈部仰伸状态以及肩部向下。患者扫描范围由口咽部到主动脉弓水平处,参数设置如下:层距和层厚均为3mm,螺距为1。应用碘帕醇作为对比剂,以高压注射器行肘静脉团注,控制注射速率为3.0ml/s,实施双期增强扫描,扫描过程中的延迟时间分别是30s、60s。完成扫描之后CT扫描仪自动对患者增强图像实施薄层重建,厚度为0.625mm。

1.3评估指标

将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在PTMC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总结CT检查方式下PTM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17.0分析,均数的±标准差以(?x±s)描述,行t检验,采用率则以%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在PTMC患者诊断价值统计

手术病理证实60例PTMC患者中单发病灶43例,双发病灶12例,多发病灶5例;CT检查中在单发病灶、双发病灶、多发病灶以及总检出率方面均与手术病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CT在PTMC患者诊断价值统计[n(%)]

2.2CT检查中患者病灶情况统计

手术病理证实60例患者共计存在82枚病灶,经由CT检查发现76枚,其余未被发现的6枚病灶经由CT平扫与增强扫描均未能发现,此6枚病灶中直径<0.3cm共计4枚,另有2枚病灶均为同时并发桥本式甲状腺炎者。瘤体的直径为0.2~1.1cm,均值(0.57±0.16)cm。CT提示并在均为结节状,且边缘较为光滑和平整。

2.3瘤体密度与增强影像表现

通过CT检出的76枚病灶当中,通过平扫其中62枚均呈现为低密度,12枚呈现为等密度。2枚呈现为斑片状钙化特征;除钙化病灶之外,其余病灶均表现为密度均匀且未提示囊变和坏死情况,患者瘤体的CT值处于40~96HU之间,通过增强之后表现为均匀强化特征,且强化的程度<周边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在增强CT扫描中发现11枚病灶存在“假包膜征”,通过增强CT薄层重建提示49枚病灶具有“假包膜征”。

2.4瘤体的钙化情况

共计12灭瘤体具有钙化情况,包括细颗粒状的钙化瘤体8枚,粗颗粒状或者斑片状的钙化瘤体4枚.钙化位置:处于瘤体中间共计5枚,处于瘤体边缘共计7枚。

3讨论

甲状腺癌患病后对于含碘正常甲状腺组织形成破坏作用,因此通过CT平扫颈显示出病灶低密度,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其流体体积较小,临床中坏死和囊变相对少见,而相对较大的肿瘤病灶及病灶内部的癌栓形成更容易出现坏死和囊变。乳头状癌患者容易激发纤维化,因此其强化程度通常较周边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更低[2]-[4]。本次研究中,患者病灶与CT增强扫描早期和晚期都呈现出相对低强化,同时甲状腺腺瘤病灶再增强,早期则表现出和相邻正常组织的同步强化特征。这也提示,此两种疾病其强化方式上具有显著差异,甲状腺肿瘤在其生长期间容易导致周边反义性胶原纤维增生,进而出现假包膜征,并且假包膜有可能是完整的包膜或不完整包膜,特别是通过采取薄层重建,能够进一步提升假包膜征的图像显示率。然而笔者则认为,此类患者的假包膜征并不是患者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典型征象,对于患者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仍需要综合其他相关征象进行全面分析。从总体来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断中应用CT诊断在患者的病灶检出中于手术病理结果并无显著差异,这也证实CT诊断在此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发其他相关甲状腺疾病患者和瘤体直径小于0.3cm的患者,经单纯应用CT扫描无法发现,此类患者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相关诊断方式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PTMC患者的典型CT征象表现为平扫低密度、细颗粒钙化等,通过增强CT薄层重建有助于更好地显示上述征象,然而针对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者以及瘤体直径小于0.3cm者则通过CT扫描难以发现,应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杜长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与准确性分析[J].临床研究,2018,05:152-153.

[2]郭小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与病理研究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28:38-39.

[3]郑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和病理对照[J].包头医学,2018,02:20-22.

[4]周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8,3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