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继发变性18例分新

/ 1

子宫肌瘤继发变性18例分新

孟凡清张凤云

孟凡清张凤云(黑龙江省方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方正150800)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143-02

我院2005~2008年共手术治疗子宫肌瘤280例,其中病理证实有继发变性者18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1~60岁,平均38岁。孕产次:未婚2例,不孕2例,初产10例,经产4例。肌瘤大小:鸡卵大4例,手拳大6例,儿头大3例,亚成人头大2例。肌瘤结节:单发8例,多发10例。肌瘤的类别:粘膜下4例,肌壁间11例,浆膜下3例。

1.2继发变性种类切除标本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出血坏死6例,囊性变5例,透明变及钙化各2例,粘液样变性、脂肪样变性、肉瘤样变各1例。在280例子宫肌瘤中继发变性18例,占6.42%(18/280),肉瘤变占0.34%(1/280),无红色变性。

2讨论

2.1子宫肌瘤继发变性肌瘤变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供障碍引起营养不良所致。一般讲,肿物越大,缺血越重,发生继发变性的越多。常见的有出血坏死感染、透明变性(玻璃样变)、囊性变、粘液变性,而脂肪变性、肉瘤样变及红色变性罕见。本组除红色变性外均见到。

本组出血坏死感染6例,其中5例为带蒂粘膜下肌瘤,由于从宫腔经宫颈脱出到阴道,致使粘膜面摩擦出血,有溃疡形成或组织坏死,甚易感染,另1例为浆膜F蒂扭转出血、坏死。囊性变5例,多发生于透明变性之后,组织液化,形成内含透明液体的囊腔,可能大小不一,如囊腔较大,则肌瘤变软如囊肿。透明变性2例,由于肌瘤血液供应不足,部分组织发生水肿变软,漩涡状结构消失,代之以均匀的透明状物质,镜下呈均匀粉红色,看不到肌细胞。此种变化多见于大的且生长快的肌瘤,但通常无症状。粘液变性1例,往往由透明变性发展成为粘液变性,切面有透明的粘液积聚,质地变软。钙化1例,因肿瘤缺血坏死时间较久易形成钙化,质地变坚硬,宛如纤维组织极丰富的纤维瘤,镜下见钙质沉积,无结构。脂肪变性1例,肌细胞内脂肪颗粒增多,肌瘤呈灰黄色,质地韧硬。肉瘤变性1例,多见于年龄较大、生长快的大肌瘤患者,肉瘤变性组织灰黄,质地软如生鱼肉。本组无红色变性者,根据文献报道,多发生于妊娠期或产褥期,可能因瘤内小血管缺血、梗塞、组织出血及溶血,血红蛋白渗入瘤组织所致,剖面呈生牛肉色,无光泽,并有腥味。

2.2子宫肌瘤继发变性的诊断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其诊断并不难,尤其B超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更易诊断,但是如果发生变性则诊断困惑。本文术前误诊4例,主要是肌瘤囊性变,误为卵巢囊肿者3例,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肌瘤质地坚韧,囊性变时则变软,宛如囊肿硬度;另l例将肌瘤钙化误诊为卵巢纤维瘤。因为钙化后子宫坚硬如石,子宫活动性良好,加之腹壁肥厚,年迈子宫萎缩,未触清子宫所致。很明显,如果内诊断定盆腔肿瘤为子宫肿瘤无疑,那么,就会考虑到子宫肌瘤囊性变以及肌瘤钙化变硬。其它均为术后标本剖开检查及术后病理研究。

子宫肌瘤切除的标本,均应仔细剖开检查,有的应作快速病理检查,本组的1例肉瘤变,切开后见部分肌瘤核有鱼肉样改变,组织脆弱,立即送病理检查确定为部分肉瘤变,从而及时做了扩大子宫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