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3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对策探讨

马亭亭

马亭亭(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摘要:本文阐述了创业型新农村的涵义,分析了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动因,剖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的就业和创业现状,最后提出了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对策。

关键词:构建创业型新农村对策

1创业型新农村的涵义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关乎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和谐农村的构建包含着创业型新农村的构建。在当今社会,“创业型新农村”是一个新的名词,是在特定环境和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指向,具体是指在一个既保持稳定又有活力的环境下,农民具有创业的欲望、创业的能力、创业的资源,可以在政府富有战略性的政策指引下创办企业,为其他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整个社区充满活力、保持稳定的良好状态。具体来说,首先,农民要有创业的欲望,这指的是农民要对创业有所了解,希望通过创业活动发家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其次,农民要具备基本的创业技能和知识。没有创业技能和知识,创业活动也就无法有效展开,这就要求他们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为下一步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实施富有针对性、战略性以及长远性的创业政策,比如创业资金政策、创业场地政策、创业税收政策等,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有条不紊的做好资源配置和组织协调,为农民创业服好务。最后,农民所创办的这些企业可以为其他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好农民就业难问题,为广大农村社区的发展与稳定贡献力量。

2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原因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就是要求全社会关注创业、重视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整个社会的就业。因为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可以为广大人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和谐的题中之意,再加之近两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我国,使得我国失业率大大提高,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促进发展和增加就业的新途径。特别是我国农村社区,不仅面临着大量无业人员的尴尬境地,还面临着大量返乡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的巨大问题,所以,构建创业型新农村已是眼下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2.1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重要原因。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使得我国沿海地区大量企业倒闭,这些地区也同时是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发达地区。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因失业而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总量的6.5%。以6%的回流量估算,全国外出农民工已有780万人返回家乡。如此之多的回乡谋生的人群关系着整个农村社区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所以,在农村社区建立一种可持续的、良好的就业机制和创业氛围,通过创业带动广大农村社区的就业,是当前形势下我们最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2.2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影响是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特殊原因。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粮食收购价、要加大种粮补贴以及允许土地流转,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我国的大背景下,在沿海地区农民工普遍失业的现实环境下,国家支农惠农的积极政策使得大量农民工抱有回乡创业的愿景和动力。特别是在向沿海城市流动的收益不足以补偿迁移成本的前提下,国家支农惠农等一系列政策的实行,使得农民工回乡创业提高收入具有了潜在可能性。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根本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一个安定团结、充满活力的农村社区集群,就是要求广大农民朋友可以各求所需、各尽其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与稳定,关乎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构建创业型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提上日程、着力解决。

3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就业和创业现状

3.1务工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知识甚至是管理、沟通方面的能力,许多返乡农民工以前在城市打工的时候还专门接受过正规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所以说当他们回乡以后成为了能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已经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农民连初始技能也不具备,严重影响了他们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

3.2非农领域的就业和创业比重在逐步加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都集中在农业领域,在非农领域就业创业的人员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性增大,伴随着这一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就绝对数讲,返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已由2000年的837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000万人,年均增长7%;返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年均增长14.6%。可以预见,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推动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延伸扩展。

3.3缺少综合性、高标准的服务和战略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撑。这一现状是影响我国农村社区就业创业活动有效开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首先,就服务水平来说,农村社区水利、道路、电网以及场地服务均不能与城市相提并论,信息不畅通不及时也是主要制约因素。其次,就政策制定和实施来说,缺少因地制宜的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场地政策以及就业再就业政策等。有些当地政府办事效率差、行政推诿现象严重,请客、送礼现象又比比皆是。料想没有一个健全有力的政策体系的支撑,没有一个效率型、廉洁型的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调配组织,农民本身再有愿景、再有技能、再有梦想,也最终会走向失望。

4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对策

4.1加强对农民的就业、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构建创业型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的人才严重缺乏,这是阻碍农村发展、繁荣以及跨越式前进的主要障碍。要构建创业型新农村就必须把教育落到实处,从培养一批高技术、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入手。首先,国家要切实有力地把对农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纳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具体进程中去,加大这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特别是要培养一部分专门从事农民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其次,可积极采取外联式发展模式,主要可以通过与高校开展合作,吸收大学生进创业企业实践,并积极吸收人才指导企业更好的发展。这是比较实际的操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培训和教育的成本,使得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形成良好互动和有效利用,不失为一个低成本、可操作的对策。最后,培训内容要定期拓宽和丰富。比如,由原来的特定技能的培训向财务、管理、营销等企业管理标准培训转移,逐步向多功能、广视角的培训内容发展完善。

4.2加强农村就业、创业的硬件条件,为构建创业型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文章第二部分已经讲到,我国农村社区水利、电网、道路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这也严重影响到了农民就业创业活动的正常开展,更加不利于创业型新农村的构建。所以,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我国农村社区硬件设施的水平,为就业创业活动得以正常开展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首先,在农村电网、道路、水利以及信息联通方面加以改善。要达到拥有完善的水利、电网条件,达到“路路通、家家通”的标准,同时也要达到信息畅通无阻、及时顺畅的目标。其次,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破旧的急待拆修的厂房,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要努力改变农民就业创业“用地难”的现状。要充分利用小城镇和乡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包括闲置土地、厂房和调整合并的机构、学校用地、村镇边角地、各地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要求。

4.3制定和实施战略性、可操纵性、因地制宜的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为构建创业型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我国现阶段还处于政策治国阶段,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政策本身的战略性、可操作性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各个方面的治理和发展。就农民就业创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说,这也会极大影响到创业型新农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所以,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将是重中之重。首先,制定和实施针对农民就业创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一般说来,制定和实施税收减免政策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使得广大就业创业农民的实际收入和经济可承受水平与税收水平相一致。同时,要按规定享受国家和地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开发农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同样的优惠政策。对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再就业做出贡献的企业,比照城市相关政策给予优惠政策。其次,要制定和实施针对农民就业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建立和统筹好农民就业创业的专项基金;要有效利用创业板的发布,加大融资力度和信贷力度,特别是小额担保贷款制度,改进资金评估制度以及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发布、失信惩戒等制度支撑体系。再次,要制定和实施针对农民就业创业的场地扶持政策。要改善农民就业创业的硬件环境和服务平台,在水利、电网、道路以及厂房等方面做好工作;还要有效改变农民就业创业“用地难“的现状,建立有效、实际、因地制宜的“创业园”、“创业一条街”等,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完善、健全、有效的环境。

4.4加大媒体宣传、促进就业创业信息沟通,为构建创业型新农村奠定桥梁作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许多农村社区由于地势封闭、信息闭塞,很多关于就业创业的信息不能像城市那样及时、有效的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就业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基层政府和农村社区要及时把中央和上级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信息有效、全面地通过发放宣传小册、面对面讲解、配以典型案例等方式传播给农民朋友们。其次,还可以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电子媒介来传播信息。总之,一定要把关于农民就业创业的有效信息传播到位,为构建创业型新农村提供优质的政策服务和信息服务。

5结语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农村社区的稳定与繁荣,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建创业型农村就是要让每一个有着就业与创业梦想的农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所以,我们要时刻认清我国农村就业创业的现状,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精神和原则,继续丰富和完善创业型新农村的内涵,不断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甲子.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123.

[2]范志国.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潮的影响与对策[J].乡镇经济2009(6).95.

[3]柯健.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9(6).45.

[4]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200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李倩蓉.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15.

[6]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8.

[7]安文,吴洁.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9(4).219.

[8]刘云.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