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意义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意义探究

李敬辉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彩超室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56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静脉造影结果分析彩超的诊断率。结果:静脉造影显示8例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14例累及腘静脉,25例累及髂静脉,9例累及股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累及股静脉8例,累及髂静脉27例,累及腘静脉14例,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9例;彩超诊断率92.86%稍低于静脉造影的10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发挥无创、诊断率高等优势,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36-02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类型的疾病,其中33.3%的患者可出现危及生命的肺栓塞,而且大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1]。该病近些年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临床认为及早诊断与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必要措施。本次择取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展开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与优势,希望能够为临床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而且在研究当中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彩超组与静脉造影组。其中,女患者19例,男患者37例;患者年龄24~83岁,平均(56.8±7.6)岁;21例血液高凝,25例静脉血流滞缓,10例静脉壁损伤。

1.2方法

1.2.1静脉造影取半直立位行下肢静脉造影,在踝部应用止血带压迫浅静脉,应用穿刺针经皮穿刺患者足背浅静脉。将造影剂注入,通过造影显示器的引导在小腿、大腿与骨盆等位置拍摄X片。选用生理盐水对静脉管腔进行冲洗,降低造影剂刺激,避免出现静脉炎。

1.2.2彩超诊断本组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暴露,大腿外旋外展,根据髂外静脉、股总静脉沿血管走行向下,对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胫前静脉与大隐静脉进行探查。应用俯卧位,对腘静脉、小隐静脉、腓静脉与胫后静脉等小腿静脉分支进行探查。在检查胫前静脉的时候,若看不清楚,则屈曲膝关节并内收。小腿静脉不能清楚显示的患者取坐立位或站立位,使得小腿静脉充盈,清楚显示时放松小腿,提高检查效率。在静脉检查过程中,将探头沿股静脉从上到小沿血管走行扫查成像,实施纵切面、横切面等多切面扫查,对静脉管腔管壁、管径与腔内血栓进行观察。按照彩超提示的颜色分析静脉内血流充盈情况,观察有无缺损与侧支循环建立,对血栓部位与栓塞程度进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x-±s)描述。

2.结果

结合静脉造影结果,得出彩超的诊断率为92.86%,静脉造影与彩超诊断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1两组诊断率分析[n(%)]

3.讨论

在血管外科经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静脉壁损伤与血流缓慢等因素导致静脉管腔出现血凝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进展后,最严重的临床特征为肺栓塞,大多数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患者猝死率较高。有研究指出[2],10%~17%的患者在早期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过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对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疾病的转归、治疗效果的增强很有帮助。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肢疼痛、肿胀、腓肠肌压痛等,部分患者有静脉曲张症状,少数病程长的患者存在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等静脉瘀滞表现。金云芳等[3]指出,在人体解剖结构的影响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于左下肢,髂总静脉前方有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动脉交叉通过,左髂总静脉在髂动脉骑跨压迫下发生血液回流障碍或血流瘀滞,促进了左侧髂静脉与股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造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诊断诊断方式,造影剂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中安全性更高[4]。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声像图特征为强度低弱回声的血管内血栓回声,清晰度很高,管腔增宽,内径显示是同侧动脉的2倍或2倍以上[5]。在管腔完全阻塞时,观察不到血流信号,而且部分阻塞可造成血流信号的缺失。二维超声需要在体表进行,容易受到肥胖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诊断效果不是很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根据时间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慢性(6个月以上)、亚急性(2周至6个月)与急性(2周内)[6]。不同时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超图像也不相同,尤其是亚急性与急性的彩超图像最难分辨,在诊断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症状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因此,在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彩超诊断结果,同时掌握不同时期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彩超图像特征,了解下肢静脉走行与变异,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诊断率。通过下肢静脉加压试验可避免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出现,单加压试验过程中需要避免栓子脱落,防止其他部位出现阻塞。在必要时结合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的诊断与静脉造影结果一致,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率为92.86%。本次彩超诊断4例误诊病例主要原因是下肢肿胀、肢体粗短、肥胖、静脉位置较深等,建议临床应用低频凸阵探头探查此类患者,同时调节最佳仪器状态,以利于得到清晰的显像。

综上所述,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准确率,必要时结合静脉造影结果可避免假阴性与假阳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庆艺,罗艳,苏龙彪,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01(02):6-7.

[2]吴艳春,张卫东,缪绿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甘肃医药,2015,02(09):138-140.

[3]金云芳,俞扬,何琪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08(136):1506-1509.

[4]王巍,王琼,郑海宁,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相关性[J].临床军医杂志,2015,11(45):835-837.

[5]仲先玲,廖志峰,蒋双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13(02):104-106.

[6]侯爱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12(157):2256-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