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论导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方法

蒋踊

蒋踊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柳溪乡中心小学校628200;文雄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普济镇中心小学校628200

摘要:导读教学就是在学生认真预习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想像、假设推理,学生以教师的点拨诱导为辅助条件,主要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分析探索课文的段落结构、主要问题、词句的含义、中心思想等内容。本文主要从导读教学的作用和方法两个方面谈了谈导读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读作用方法

导读教学就是在学生认真预习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想像、假设推理,学生以教师的点拨诱导为辅助条件,主要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分析探索课文的段落结构、主要问题、词句的含义、中心思想等内容。为了唤起学生自我探索的浓厚兴趣,从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掌握分析课文的要领,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

一、小学语文导读教学的作用

1.关于导读。要让学生通过导读、目录等对本单元的编排有个整体认识,明确编排意图与学习任务。如十册教材中第八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外国的人和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了解外国文化,打开一扇兴趣之窗,激发学生阅读外国作品的兴趣,并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关于课文。要让学生泛泛地从不同的角度说说自己喜欢的课文,讲清原因。可以是文中某一段的细节描写、文中的人物鲜明的特点,也可以是文中独特的写作风格,还可以是文中的作业等。只要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倾听他人的发言,对课文有所了解与启发,即达到目的了。

3.关于资料。要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应为本单元的学习上做些什么准备、查找哪些相关资料。课上展示已查到的资料,也可整理有效信息,指导学生再查找相关资料、推荐相关书目等,拓宽视野,开发课程资源。

4.关于学法。这是导读课的重要环节,意在通过小组讨论、大组汇总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每篇课文的学习方式,讲清理由。这一环节往往能引起学生的争论,课堂气氛至此达到高潮。

5.关于作业。这个作业不等于每日常规作业,而是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给自己留一个长期作业,比如看书拓展阅读、搞一个社会调查、开一个名著研讨会等,时间以一周到半月为佳。这样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收获。

二、小学语文导读教学的方法

1.抓住学生对课文的新奇点和生疏点。备课时,要准确判断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新奇点和生疏点,从这里开始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使其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思考中。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对“天堂”感到既新奇又有些陌生,于是我从“天堂”设疑质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天堂吗?去过吗?天堂是什么地方?想不想知道?”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说起自己的看法,接着老师话题一转:“现在就让我们通过阅读分析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是怎样的?为什么说这是鸟的天堂?”从疑点入手,引人入胜,同学们随着老师的讲解,领略了祖国大自然的美景。

2.抓住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分歧点。在学生预习课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同意见和观点,如果某个分歧点关系到全篇内容的理解,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就成为导入新课的契机。如《田忌赛马》一课,虽然比较浅显易懂,但在学生自学分段并找出主要人物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找出的主要人物是田忌,一部分找的是孙膑。这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田忌与齐威王两次赛马情况是怎样的?(2)第二次赛马是谁出的主意?同学们各抒己见。经过激烈的争论,不但得出孙膑这个主要人物足智多谋,而且还由此主线,顺蔓摸瓜,弄明白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了中心思想及段落层次。

3.抓住学生新旧知识能力的连接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是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向新的较高级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迁移点,也是使原来的方法技能更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从这里导入,能充分发挥学生把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运用到相类似的新的学习内容上去的潜能,可收到活学活用的成效。例如,在学习《凡卡》一课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分析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学习《小抄写员》。教师这样导入:“作者在描写叙利奥忍受冤枉的情景中,有几处写得细致动人、催人泪下?”同学们先找出这几处细节描写,再认真分析并体会它的作用,从中悟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4.抓住课文的中心词句设疑。中心词句一般都包含着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具有较深的哲理及含义,是文章的“点睛”妙笔。从这里导入,能使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对他们自学探索课文能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5.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断。如《跳水》一课,在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明白课文大意后,我先让学生体会并找出本文最使读者惊心动魄的部分,分析惊在何处、险在哪里,当学生的意识进入特定的情境后,再启发他们思考可能救孩子的种种办法。然后老师提问:“猴子戏弄孩子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学主随着老师的指点,思路逐渐明晰,既弄清了出现这种险境的原因,又弄清了人与猴子、猴子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发展变化,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参考文献

[1]桑宽余《小学语文阅读·口语交际·作文整合训练》.长春出版社,2003年。

[2]《小学语文导读式教学新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