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因素探讨

/ 1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因素探讨

郭勇

郭勇(内蒙古乌海市樱花医院内蒙古乌海016035)

【中图分类号】R57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412-01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我院普外科于2011-2012年度共进行阑尾切除术89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阑尾切除术89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31例,最小8岁,最大76岁,平均35.5岁。麦氏切口86例,腹直肌切口3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9-122小时,平均36.9小时。本组切口感染12例,其中阑尾坏疽穿孔7例,化脓性阑尾炎5例。切口血肿或脂肪液化继发感染7例。全部手术均未放置切口引流和腹腔引流。感染切口经敞开引流,清除感染灶及异物、换药,结合局部和静脉应用抗生素后愈合。

2讨论

2.1感染与内脏病变程度和病程长短成正比本组感染病例多与阑尾坏疽或化脓有关。阑尾类型如坏疽性和化脓性阑尾炎易致阑尾穿孔,造成腹膜炎;诊断延误,先用药物保守治疗,部分患者需反复做工作才接受手术,导致手术延迟,病情加重,甚至有一位70岁男性患者死亡。有关文献提示手术距发病时间少于24小时者阑尾穿孔率小于15%,长于48小时者穿孔率大于40%。因此,阑尾炎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

2.2感染率高低取决于无菌操作技术本科手术采用切口膜,在打开腹膜时未将腹膜边缘外翻固定于护皮巾上,操作中用手接触阑尾,皮下及肌肉组织受到污染,腹腔炎性渗出也易蔓延到切口,增加了切口感染率。新材料使用不能放弃传统的切口保护方法。探查腹腔、寻找阑尾也应用器械进行,缝合腹膜后换用清洁的器械,冲洗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2.3感染率与手术技巧密切相关本组有切口血肿或脂肪液化继发感染7例。为追求小切口,皮下、筋膜下潜行剥离留下较大死腔,有时钳夹止血不可靠,造成积血和积液。大块钳夹和结扎易使组织缺血坏死,缝合过紧也影响切口的血供和愈合。因此,轻柔地操作,垂直剥离,锐性解剖,皮下出血点准确钳夹后电凝,少用结扎线,以免遗留过多的异物导致感染。

2.4感染病灶清除不彻底,增加感染率切口感染主要是内源性,而且大多数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许多学者认为用各种灌洗液体灌洗腹腔,减少细菌数是预防这类感染的有效措施。

2.5手术时间延长也可增加感染率本科手术求稳而致慢,加之平时手术少,不够熟练,术者多为年轻医生,术前准备及手术时间普遍较长,手术时间延长,组织干燥,使空气中的细菌以及切口皮肤本身的长住细菌随汁液排泄而污染切口机会增加。有试验证实,手术超过90分钟,切口感染率明显增加。

2.6是否放置引流也影响感染率放置切口内引流条有利于潜行剥离留下的死腔或切口内积血、积液引流,腹腔放置引流管有利于腹腔内积液的排出,尤其是冲洗腹腔后术中难以吸出时。用腹腔封闭式负压引流优于开放式烟卷引流。

2.7抗生素的选择及应用时机不当亦可增加感染率有关试验报告:细菌污染3小时内给予抗生素方具有预防感染的作用。本组术后都给予甲硝唑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而术前等待期间往往未用抗生素。因此,不仅要术后常规应用,而且要重视术前和术中全身加局部的联合用药,选择抗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抗生素联合用药。应当强调的是抗生素不能代替细致的手术操作和无菌技术。

2.8术前和术后纠正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不够,也可增加感染如老年人、糖尿病人组织修复和愈合能力低下,免疫防御机制削弱,易招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