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1梁亚杰2朱维艳(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钻石湾院区急诊科,辽宁大连116000

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钻石湾院区心血管内科,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院前急诊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及急救时间更短,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临床可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病,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院前急救对于控制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的作用,而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配合科学的院前急诊护理干预也尤为重要。我院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将以上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8.85±4.5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7.86±4.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即接到急救电话迅速赶往现场,对患者做全身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给予院前急诊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及时迅速出诊。接诊后,迅速派遣救护车赶往现场。并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基础的紧急救治处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②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保证安静的环境,嘱患者勿剧烈活动。对伴有胸部疼痛的患者,急救过程中,对于患者保持沟通,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稳、准、快的原则,力求一次穿刺成功,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和疼痛感[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应密切监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征兆,以有效应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多巴胺,同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以合理调整静脉滴注的速度;如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盐酸胺碘酮;如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症状,应配合医师给予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另外,详细记录急救护理过程,为患者的入院治疗提供参考信息。③心理护理: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且紧急,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安慰和鼓励患者,或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另外可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避免因认知错误引起的负性情绪。④转运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应及时转运到医院接受全面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向患者介绍患者的病情,使患者充分了解及时转运对于患者病情的重要性及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安排转运,并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工作。转运途中,驾驶员应安全平稳运行,切忌急刹车。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保证患者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予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等进行观察,以免发生突发状况[2]。另外,与患者进行沟通,宽慰患者,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

1.3观察指标对两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进行对比。同时,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分别为(69.14±12.22)s、(46.13±11.58)s;入院时间分别为(2.85±0.62)h、(1.94±0.34)h;急救时间分别为(38.35±7.12)min、(22.35±4.32)min;即观察组以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中,非常满意24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8例;观察组中,非常满意38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67%、97.96%,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对比

对照组中,转运成功45例(91.84%),急救成功44例(89.80%);观察组中,转运成功49例(100%),急救成功47例(95.92%);即观察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各类突发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对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护理是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下的新型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3]。本研究中,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迅速及时的出诊为患者急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科学评估病情并实施现场抢救配合为患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急救和护理,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心理护理和转运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及尊重,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大大提高。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临床可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建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性化护理要点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06):115-116.

[2]田莉萍.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55-256.

[3]邱红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