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认知状况、危险因素的调查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妇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认知状况、危险因素的调查及防范对策

郭斌

郭斌(都匀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贵州都匀558000)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认知状况危险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12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知识的普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尤其妇产科护士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害,为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2013年1月对我院妇产科护士进行了有关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2013年1月,选择我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15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分析。

1.2方法: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对我院妇产科病房、产房的护士进行对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共分四部分:(1)一般性资料:学历、工作时间、职称;(2)妇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认知情况;(3)接触羊水、血液、分泌物、等污染物的原因、次数,采取的措施,皮肤的完整性;(4)锐器伤次数、原因、刺伤后采取的措施;(5)工作中的防护行为。自设问卷经相关专家审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

2结果

2.1妇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在15名被调查人员中,对职业暴露“比较了解”的有7人,占46%;对职业暴露“了解”的有6人,占40%;对职业暴露“不了解”的有2人,占13%。

2.2羊水、血液、分泌物等体液污染情况及处理调查显示:病房护士有88%被羊水、血液、分泌物污染过,而产房的助产士100%被污染。污染后只有62%的护士及助产士采取标准处理方法。

2.3锐器损伤情况及损伤后的处理不同职称的护士和助产士均有不同程度被针头、缝合针、刀片、安瓿等刺伤过。发生率53.2%,年人均刺伤3.8次,锐器损伤后92.2%的护士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冲洗皮肤,并用2%碘酊、酒精消毒伤口后包扎,仅有8%的护理人员进行登记及上报。

2.4工作中的防护行为83%的护士预料有血液、体液污染时戴一次性手套。92%的护士接触患者或污物后洗手。几乎所有的助产士接生时都不戴防护眼镜及穿防水衣、鞋。30%的护士接触有传染病孕产妇主动穿隔离衣、戴手套及口罩。

3讨论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提出“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的策略,策略主张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1]。调查表明:妇产科护士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是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妊娠和分娩本为正常生理过程,但每个母亲和婴儿在此过程中都将面临危险,“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妇产科的服务宗旨,每日护士在无时无刻、不容有失的情况下工作,护士以母婴为中心,往往忽视了护士自身职业安全和健康,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还不是很高,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应引起重视。

3.1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险因素: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点,尤其是产妇的特殊性,使妇产科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需完成大量注射、抽血、输液、输血等工作,不可避免较多的接触到羊水、血液、分泌物。产程观察、肛查、阴道检查、破水、接生时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排泄物的概率是100%,护理产后产妇时接触血液的概率也很高,新生儿出生后未洗澡前要称体重、盖脚印、戴手圈、淋浴,多次喂奶、换尿布、测体温,不可避免造成污染。因此,妇产科护士是职业暴露最危险的群体。

3.2采取有效隔离方式及自我保护无论什么病人只要手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就一定要按七步洗手法严格洗手,洗手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在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中,护士都可以接触到血液、羊水、及分泌物,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做接触血液、体液或处理污物的操作要戴手套。在实际操作中应规范操作规程,不要回套针帽,不乱扔针头,正确处理医疗废物。自觉采取防护措施,接触传染患者主动穿隔离衣,接生时戴防护眼镜及穿防水衣、鞋。

3.3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羊水、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操作时戴手套是十分必要的,戴手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调查中发现,操作中有6人皮肤破损而没戴手套占总人数40%,人体的皮肤黏膜有破损,天然屏障消失,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即有被感染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橡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带手套可能接触到血量少50%以上。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性接触,如经皮肤接触[2]。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物质的接触。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既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自己。

3.4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接触到血液、羊水、分泌物、排泄物,立即清洗局部。锐器损伤后要立即挤血(从近心端挤向远心端)+反复肥皂水、清水冲洗+碘酊、酒精消毒,按正确方法处理伤口,检查患者的检验报告单,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科,必要时采取针对预防措施,请专家评估,接受医学观察及可能的预防性治疗。

3.5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因素引起的职业损伤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惫感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精神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极易引起生理、心理性疲劳,另外,发生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等,以上种种情况使护士长期处于多种心情交集之中,可影响护士行为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次数,感染疾病的机会也相应增加,所以护理人员应学会自我调节,多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职业损伤。

3.6加强管理和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医院感染科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职业损伤知识的培训,在工作中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制定相应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执行。妇产科护士中专毕业占46%,大专占33%,她们在校期间没有职业防护课程,也没有相应的教材,缺少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调查表明,护士的主动和自我防护意识还较差。因此护士长要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做好新护士岗前培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减少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定期进行防护知识考核,培养护理人员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完善妇产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操作规程,督促检查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操作,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损伤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保障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人员存在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作为妇产科工作人员及管理者均应该具有整体观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关注职业危害因素,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主动防护意识,妇产科护士平时应加强锻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36.

[2]邝翠和,丁国英等.护士实习生皮肤损伤原因的调查等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