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辩论式教学”方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辩论式教学”方式初探

高亚琼

高亚琼浙江省宁海县知恩中学315600

摘要:教育部组织专家撰写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一书指出,让高中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当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本文分析了“辩论式教学”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的内涵以及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应用的具体过程,即:选择合适的辩题,作好辩论准备;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辩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辩论进行总结,作出恰当的点评,并要求学生写出辩论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辩论式教学高中政治

面对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策略,真正将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具备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让高中生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策略,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经常采用“辩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又能在辩论过程中让全体参与者接受到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一、“辩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中的某一论题内容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就某一方面拟定正反两个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开辩论、研讨,使学生经过思考、争论、交流、体验等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辩论式教学”旨在探索如何将辩论引入课堂,使之转化为适用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活动,通过讨论、质疑、资料搜集与小论文撰写等训练,达成让学生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产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建构有效的学习策略等教学目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辩论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辩论式教学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使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互动基础上,以导促学,以情激学,以教辅学。另外,短兵相接的辩论,有利于学生表现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表达等能力,进而通过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触类旁通、不断创新,使课堂教学多了活力与生机,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多了主体的参与和探索的快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2、“辩论式教学”能够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辩论式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实践的平台。在教学理念上,辩论式教学能使教师更进一步认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的内涵,课堂是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生成的场所,教师的目光应着眼于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获得新的突破,诸如突出目标境界,实现三维突破;强调素质培养,达到乐于学习;强化大众教育,提倡个性展示;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二、“辩论式教学”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的具体过程

1、精选辩题,作好课前准备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要求和高中生的知识经验、思想实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辩题,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辩题的设计。辩题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现实性原则。辩题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二是思辨性原则。辩题观点分歧比较大,容易引发思维冲突,引领学生通过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是教育性原则。通过辩论,能够促进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澄清思想认识,明辨真伪善恶,明白什么事能做、该做,什么事不能做、不该做,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好辩论课前准备,不仅要围绕教材重、难点确定论题,而且还需要许多资料支撑论点。这就需要对课前进一步进行组织,包括划分辩论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查找资料、作好小组内交流等。

2、课堂辩论的实施及过程控制

课堂辩论可以参考电视里“大专辩论会”的形式,但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论又不同于比赛性质的辩论,课堂中的辩论指向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适时地根据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确定好学生辩手,分成“正方”组与“反方”组去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辩论的方法、技巧和礼节,如尊重他人的发言,不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等。在辩论结束后,当场由台下学生观众投票确定双方的胜负。

一般来说,从时间上讲,这种课堂小型辩论会在时间应控制在30—35分钟以内;从形式上讲,采用自由辩论较为合适,以让更多的学生围绕辩题参与其中;从内容上讲,辩论者须具备扎实的书本知识,以保障探究和合作内容充实;从主导作用讲,教师应成为辩论的组织者,以“主席”的身份调控辩论的气氛和节奏,及时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可以适当引导,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并控制局面。

为了引导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设问技巧,做到引而不发、讲而不透,让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其果。

在辩论式教学中运用一些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提供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情景,如一段材料、一段音乐、一段录像等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形、光、声、色等信息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等四个必修模块中有许多必须澄清“是”与“非”、“利”与“弊”的问题,此类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例如,笔者曾组织过题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还是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的辩论,笔者在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由学生选出四位辩手。正方观点是“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反方观点是“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双方围绕“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谁”展开了辩论。为了解决问题,辩论双方都努力查找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资料和实例,驳斥对方的“谬误”。课堂辩论阶段依次为:正方主辩立论发言(3分钟);反方主辩立论发言(3分钟);正方第一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反方第一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正方第二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正方第二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双方队友(观众同学)自由攻辩(6分钟);反方结辩总结陈词(4分钟);正方结辩总结陈词(4分钟)。通过辩论,学生的认识逐渐趋同,加之笔者的总结,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党和政府以及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辩论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教学收到了明显效果。

3、作好辩论的点评和总结,5—10分钟时间“点评”,作最后的总结陈词

要注意的是,与一般辩论赛不同,总结陈词既不代表任何一方的观点,也不仅是分析赛情,而是对一节课的教学总结。因此教师的总结陈词至关重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导向作用,关系一节辩论课的“收官”效果。

教师的点评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立论角度是否正确、论据支撑是否有力、论辩条理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以及学生的参与热情、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行点评,对辩论过程中的思维闪光点进行赞扬和鼓励。第二部分,对辩论内容进行总结,这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发言中的一些明显的认识错误予以纠正,从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刻剖析问题实质,深化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明确真理的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赖和崇尚,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课后,要求学生写出辩论心得体会,进一步提升辩论课的实际效果。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辩论式教学”能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使学生思维模式由求同转向求异;能将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课堂变得更生动;能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妄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总之,把辩论引进课堂,既丰富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改善的目的,这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孔强浅谈高中政治辩论课[J].基础教育研究,2001,(11)。

[2]李元授《辩论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邓卫国辩论式教学法及其功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2)。

[4]王高贺郑礼琳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教学模式新探:“一惯两爱三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