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创作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群众文化活动创作的研究

许斌

许斌

湛江市文化馆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自娱自乐、自我教育、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而群众文化活动的科学创作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介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以及意义,并且探讨了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创作与思路,以期为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创作;思路

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组织开展与作用发挥上还不够充分。基于此,相关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承担起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群众文化活动的责任,以实现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素养,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的目的。

一、群众文化活动特点及意义

(一)特点

传统文化活动具有小型化特点,近年来,文化建设日益突出,文化活动呈现出大众化、公益性及多样化特点。(1)大众化:文化活动是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活动内容反映了大众精神及生活需求,体现了大众爱好。群众在参加活动时,均带有消遣休息、增智益寿、娱乐审美、美化生活及提升文化素养等目的。(2)公益性: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不同社会人群为了共同爱好开展的共同活动,其活动内容具有大众化特点,代表了群众共同爱好。1(3)多样化:现阶段,群众生活观念不断转变,文化活动逐渐多样化,形式多样,功能作用含有的意义及实质涉及面广,且种类较多,内容丰富。

(二)意义

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大重要性及必要性,对维护政府形象、稳定及扩大文化队伍及定位地方文化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1)维护政府形象:政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角色,活动质量直接决定着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大规模进行文化活动,有利于维护政府自身形象及群众利益,意义较大。(2)稳定及扩大文化队伍:进行文化活动,必然要汇集大量文化骨干,对稳定文化队伍有积极作用;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为文化骨干及特长群众提供展示机会,提高才华施展空间。(3)定位地方文化特色:文化活动具有较强地方特色,对定位地方文化有极大意义,有助于外界了解地区特色。

二、群众文化活动创作要求

(一)准确定位

为进一步强化文化导向,活动策划时必须给予周密安排和精心组织,通过优秀及健康文化引领群众思想,提高群众素质,使群众认识到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明确目标,突出主体。活动工作的核心在于活动主体,若活动失去了主体思想,整个活动则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实际策划时,必须重视活动主体,彰显个性,使文化活动带给群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及心理冲击,深入基层生活中。对于封建、迷信等不健康文化坚决抵制,充分发挥活动作用,不断提高群众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及自身文化素养,推动文化品位提升;主流文化也可通过文化活动彰显凝聚力。在准确定位的同时,应认识到文化骨干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中起到的重要意义,努力培养文化骨干。2活动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艺术修养水平及服务态度等直接影响活动顺利实施,故管理者必须定期进行培训,学习业务知识及思想政治知识,提高个人修养及素质;至少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并对各艺术门类内容及形式有所了解,一专多能;建立健全文化档案,详细记录活动情况、文化形式、人员信息及艺术成果等,便于日后参考及利用,总结经验。

(二)模式多元化

深入挖掘资源,并调动资源,不断发扬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活动模式应具有多元化,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捐助型及文化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二者之间的文化交流,创造地区特色,例如民间传统工艺邀请、文化周等。文化工作者应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群众对活动的真实想法,掌握活动需求。进行活动策划时,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结合群众需求制定相应计划。展开社会实践,确保设施完善、健全,丰富文化活动。将文化活动作为群众工作重点,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实践及探索。

(三)品牌效应

进行文化活动时,需不断塑造品牌,树立典范;结合地区特色,创造新型活动项目及形式,提高活动市场效果,提升社会影响力。

三、群众文化活动创作思路

(一)善用地方资源

地方资源包括原创及地方特色等。(1)实际开展时,积极鼓励创新及原创,适当降低活动要求。对于质量不高的原创文化,只要内容进步、积极、健康,便能将其作为活动发展的标志及象征,不断创新内容,禁止一味追求活动质量及形式。(2)地方特色是文化活动的主要灵魂,一旦缺失特色文化,便无法传承传统地方文化。文化工作者需高度重视地方特色,尤其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文化,将其融入文化活动中,展现魅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应巧妙运用,创新形式及内容,通过包装及改造原有形式,赋予文化活动新形式、新内涵。利用多功能厅、图书室、活动室等,开展影视放映、图书阅览、网络浏览、文艺讲座及科普讲座等活动,倡导群众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二)逆向思维

逆性思维优势较多,可轻松破解常规思维较难解决的问题,获得最佳途径及方法,使问题简单化,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文化工作者在进行活动创意时,应运用逆向思维,改变传统常规的思想方式,摆脱陈旧思想,创新活动。采用逆向思维时,应注意不得抄袭或模仿以往活动形式。对于新活动创意,应大力向外界进行宣传,可以适当炒作,但严禁过度炒作,在群众中产生影响力,使群众积极、主动参与。4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少的人们买书、看书,大多通过互联网在线阅读,在此背景下,运用逆向思维,可创建“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以书会友、交流思想”的平台,鼓励群众捐赠或相互交换图书,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全民阅读。

四、结语: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具有吸引力和渗透力的精神文明的传播形式和载体,不仅对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充实群众生活,起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文化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必须要优化创作、广开思路,进而促进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张子茂.群众文化活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05)

[2]卢洪英.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J].情感读本.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