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护理观察

程辰

苏州市中医医院215000

摘要:探究创伤急救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84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人。对照组采用普通外科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采用专门的外科护理小组进行专业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救治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创伤救治护理能够对患者的身心有很好的保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创伤救治急诊外科护理

创伤救治是急诊外科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救治前和救治后,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加快康复。在此过程中要护理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工作,尽可能保证救治的成功率,并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本次临床研究对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规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84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2例,女82例,患者14~69岁,平均(45.2±19.8)岁。患者受到创伤的原因为:15例患者为刀具刺伤或砍伤,66例患者为车祸损伤,41例患者为高空坠落损伤,62例患者为其他各类损伤。根据入院顺序,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入院的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3月至2016月3月之间入院的9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症状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了一般性基本外科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创伤救治护理措施。具体方法:针对对照组92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夹板固定和包扎止血,部分患者要立即进行静脉通道。护理人员还应采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方法,并熟练运用呼吸机等设备。一些患者病情较轻,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初步直通和镇静。若有患者要紧急进行手术,那么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各种深静脉穿刺。在整个创伤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予大脑清醒的患者心理安慰,使患者在治疗时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为了更好地提供护理服务,应该从以下几个反面着手进行努力:

第一,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提供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对于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需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加有需要可行心肺复苏对于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时间就意味着生命所以急诊外科创伤救治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常规的急诊救治护理手段,能够独立操作各项急诊救治设备店业包括呼吸机和心肺复苏技术等等件寺别是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更需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庄要表现为: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患者急诊救治场所光线不足户外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以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等特殊情况的应对因此急诊外科护理人员应抓紧救治时间尽最大的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第二,应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护理人员在救护车转运、病区护士和患者家属之间扮演着联络者角色。应为护理人员设定病情描述模板要求,与病区护士联络时应尽可能详细描述患者病情和状况。包括抢救用药、病情变化、体征指标和特殊处理状况等。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其他疾病情况。

第三,提高心理素质。面对这些临床突发情况,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对患者实施及时的抢救,在此过程中做到快速准确的抢救。在此过程中,不能被患者的病情所吓倒,同时在面对患者家属对病情的不能及时面对而出现的系列过激反应都要做好相应的反应。高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生,还能更全身心的投人急诊救治工作中。

1.3观察指标

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情况,以及医师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的标准为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并顺利交接至病区。满意度则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问卷选项分别为“满意”和“有待提高”。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士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情况

实验组外科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47%(86例),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9.35%(73例)。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情况

对于实验组创伤患者的护理过程,96.7%(88例)的患者表示满意,88.04%(81例)的医生表示满意。对于对照组创伤患者护理过程,75.00%(69例)的患者表示满意,65.22%(60例)的医生表示满意。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护理模式有一定改变。由于急诊科患者的病情极其不稳定,生命体征起伏波动较大,因此患者可能会在送入急诊室后由于创伤过重而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急诊室也是医患问题的高发部门之一。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降低创伤患者的病情恶化程度,在将患者送入其他科室进一步治疗时,身体耐受性较好,且患者因创伤所导致的缺氧和失血等症状较轻,机体组织损伤也较轻。治疗完全结束时,身体致残率也有大大降低,从而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加强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关系。作为急症外科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护理技能的学习深化其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保证其能够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和疾病类型采集针对性的急诊救治措施并沉着冷静地应对科室内发生的各种危机情况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最终实现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大大降低保证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总而言之,在急诊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创伤救治护理能够对患者的身心有很好的保障,同时还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蔡丽真.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5,12:2694.

[2]于艳,刘海燕.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护理要求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5:5335.

[3]王健.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04:212.

[4]王维琼.急诊科外科护理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