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董桂香

董桂香(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450007)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59-02

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因子XII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

1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

当机体发生凝血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从a链到β链依次脱去多肽,形成纤维蛋白I和纤维蛋白II,纤维蛋白在因子XII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并使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括r链相联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

2D—二聚体检测方法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建立于1983年,采用免疫学的原理,检测抗原的含量。D—二聚体抗原分析方法有很多:胶乳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渗滤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抗原定量检测法)。以上几种均有不同的特点,胶乳凝集法快速简便,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也低,不能完全起到筛查作用;免疫ELISA法测定较准确,定量,并且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对血栓性疾病起到较大的筛查作用,但由于操作要求严格,并且比较费时,不能满足急诊的要求;免疫渗滤法具有前二者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前景;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抗原定量检测法),具有前二者的优点,且快速,只需全血血清或血浆,这种试剂适合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适用于多种生化分析仪如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东芝等仪器,敏感性为97%,易在大多数医院推广应用,有很好的前景。

3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之一。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可以作为无创伤性的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同时由于非交联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降解作用下所产生的降解产物为非交联的碎片E、D、X、Y,而不形成交联的D—二聚体,因此D—二聚体的检测又可分为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试验。

D—二聚体的测定也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病人、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的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3.1外科手术患者我院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住院手术患者2450例均做手术前、手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手术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约有1968例的患者术后D—二聚体高于术前,约占总手术患者的80%左右,且增高水平明显,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另大约有482例的患者术后D—二聚体不升高,约占总手术患者的20%,是由于大夫认为他们是血栓高危人群,在术前就用抗血栓药物,因此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并动态观察术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才能对患者的预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3.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二聚体的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的测定,其中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1],若D—二聚体的含量>0.9ug/m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尤其作为DIC的确诊与排除鉴别诊断,确切反映病变的进程,有重要意义。

3.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筛查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确诊,必须依据D—二聚体的检测和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于有创伤性的检查,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的检测是深静脉血栓筛查的有效手段,静脉造影确诊的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均升高[2],所以临床疑为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如果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正常,可基本排除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从而避免做静脉造影检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危险,因为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出现的比较早,对临床早期作出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4脑血管及长期卧床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与年龄有关,大于或等于75岁的高龄组患者与正常人有较大的差异,而低龄组中差别不显著,其中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而中风恢复期则不升高,与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相同,同时我院又对长期卧床病人做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5血栓疾病的诊断与溶栓治疗的检测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的激活,凝血机制的亢进及血流状态的变化,使循环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在心脏或血管内形成异常凝块,堵塞部分或全部血管壁,导致血栓栓塞[3],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血栓被迅速的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也明显升高,因此在溶栓过程中,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观察溶栓疗效的一个特异性指标[4]。

此外,在产科疾病、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等其他相关疾病[2],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也升高。因此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又可作为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提示高凝状态所致代偿性纤溶亢进,指导对溶栓药物的合理应用,疗程监控及疗效的考核,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标志。血浆D—二聚体升高常见于DIC、DVT、AMI、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以及与血栓有关的疾病。

D—二聚体作为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指标也将日益受到关注。

参考文献

[1]管官春,赵焕利.纤溶系统与DIC的相关性研究.实用全科医学,2008,6卷6期.

[2]刘亚军,王迪,赵国珍.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河北医药,2009,4,31卷7期.

[3]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71—74.

[4]李玲芬.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淮海医药,2007,2,25卷1期.